毛泽东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bird51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继承孙中山主要民生思想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生思想,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做出了理论指导贡献。因此,深入研究毛泽东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继承与超越,对目前我们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论文紧紧围绕毛泽东对孙中山“替众人来服务”、“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民生思想主要内容的继承与超越展开讨论。首先,本论文讨论了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对孙中山“替众人来服务”思想的继承与超越。“替众人来服务”是孙中山民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份,毛泽东继承了“替众人来服务”思想的合理内核,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到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之中,提出了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实现了由资产阶级价值目标向无产阶级价值目标的理性超越。其次,本论文讨论了毛泽东“土地革命”思想对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继承与超越。“平均地权”和“土地革命”这两者看似是两个不同阶级领导人在不同时代对于土地政策的不同主张,但笔者认为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统一性,这一统一性在于两者都致力于解决土地所有制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了解决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核心问题——土地问题。最后,本论文讨论了毛泽东“改造民族资本”思想对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为毛泽东“改造民族资本”思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滋养和启示。毛泽东针对操纵国计民生的大官僚垄断资本,提出了没收和限制政策,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他文献
利血平主要用于高血压和高血压危象。当前不推荐为第一线用药。还用于精神病性躁狂症状。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学界对该群体的研究主要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人口学、人类学等学科,本研究结合社会学中的社会化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