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镁质浇注料因具有较高的耐火度和抗碱性渣侵蚀等特点,在中间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镁砂的水化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镁质浇注料中Mg(OH)2的形成会导致体积膨胀,产生裂纹,破坏结构完整性。此外,Mg(OH)2在快速干燥过程中会分解并释放结构水,导致浇注料剥落甚至爆裂。因此,在该体系中引入高含量的SiO2微粉,生成微晶结合相水合硅酸镁(MSH),不仅可以抑制Mg(OH)2的生成,同时保证浇注料的性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质浇注料因具有较高的耐火度和抗碱性渣侵蚀等特点,在中间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镁砂的水化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镁质浇注料中Mg(OH)2的形成会导致体积膨胀,产生裂纹,破坏结构完整性。此外,Mg(OH)2在快速干燥过程中会分解并释放结构水,导致浇注料剥落甚至爆裂。因此,在该体系中引入高含量的SiO2微粉,生成微晶结合相水合硅酸镁(MSH),不仅可以抑制Mg(OH)2的生成,同时保证浇注料的性能,提高其结合强度。但随着洁净钢冶炼技术的发展,对镁质浇注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间包挡坝和挡墙用镁质浇注料直接与钢水接触,其与钢水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会影响钢水的质量。尤其材料中的SiO2是给钢水带来增氧危害最严重的氧化物之一。镁质浇注料中硅微粉含量过高(6-8wt%),不利于洁净钢的发展,同时,对镁质浇注料的抗SiO2渣侵蚀性能也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保证镁质浇注料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其SiO2微粉的含量非常重要。然而,目前有关镁质浇注料的研究表明,单纯降低微粉含量会面临材料早期施工性能差、强度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工作首先采用共磨工艺,将镁质浇注料基质中的氧化镁细粉和SiO2微粉进行共磨,旨在促进镁质浇注料中氧化镁和SiO2微粉溶解形成Mg2+和HSi O3-,从而加快原位MSH的生成,有效降低浇注料中SiO2微粉含量,同时保证浇注料的性能;在此基础上,利用预合成MSH替代部分SiO2微粉,进一步降低镁质浇注料中SiO2微粉含量并优化材料的性能,实验中系统研究了预合成MSH的添加量以及MSH的“结构记忆”效应对浇注料性能的影响,并对MSH“结构记忆”效应的机理给出了具体的阐释;最后,研究了不同含量SiO2微粉的镁质浇注料对IF钢洁净度的影响。通过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以下结论:1.采用基质共磨工艺,通过促进氧化镁和SiO2微粉溶解形成Mg2+和HSi O3-来加速原位MSH的生成,有效降低了镁质浇注料中SiO2微粉的含量,并同时保证了浇注料的性能。共磨工艺使基质间混合更加均匀,有效促进了MSH的生成,并且均匀分布在浇注料内部,使浇注料骨料和基质结合更加紧密,保证了浇注料的施工性能。MSH缓慢的失水速度及更宽的失水温度范围,使浇注料抗爆裂性能大幅度提高,SiO2微粉含量3wt%的浇注料抗爆裂性能优于对照样(普通方法浇注的含6wt%SiO2微粉的镁质浇注料)。高温烧成后MSH分解生成均匀分布的镁橄榄石相,也使骨料结合紧密,因此只含2wt%SiO2微粉的镁质浇注料高温处理后的常温抗折强度(19.6MPa)是对照样(8.8MPa)的两倍,且利用共磨工艺制备的镁质浇注料的高温抗折强度和荷重软化温度均高于对照样。2.采用预合成MSH替代部分SiO2微粉,利用MSH的结构记忆性特点,进一步优化浇注料性能。预合成MSH替代SiO2微粉,旨在进一步降低镁质浇注料中SiO2微粉的含量,同时改善浇注料的性能。研究发现当MSH煅烧温度为400℃时,由于其记忆效应,经过反复的煅烧及再水合,有利于其层状结构的生成,结构水含量增加,羟基结合更加牢固。当浇注料中SiO2微粉含量降低到1wt%,并添加1wt%煅烧后的预合成MSH,利用干磨工艺,浇注料50℃养护及110℃干燥后的常温抗折强度分别达到10.9MPa和14.6MPa,均高于含6wt%SiO2微粉的浇注试样。3.选用不同含量SiO2微粉结合镁质浇注料与IF钢反应,低硅含量有利于降低钢液增氧量及减少夹杂物含量。SiO2微粉含量的降低减少了耐火材料和钢液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当SiO2微粉添加量分别为6wt%和1wt%时,钢液增氧量从197ppm减少到127ppm。对于钢液中产生的夹杂物,与含6wt%SiO2微粉的镁质浇注料接触的钢液中夹杂物尺寸最大达到了8μm,而降低SiO2微粉含量后,钢液中夹杂物尺寸最大不超过5μm,并且小尺寸夹杂物(<1μm)数量减少了75%。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尾气排放和燃油消耗导致了一系列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问题。基于汽车轻量化要求,新一代汽车用钢很难同时做到强度、塑韧性的提高,且保持好的冷成形性,然而Q&P和微合金化技术有着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低的制造成本的优点,被人们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成分为C-Si-Mn系的热轧钢板,通过加入Nb、B等微合金元素,利用超快速冷却和在线配分热处理工艺对实验钢进行处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
爆炸荷载作用下宏观孔隙岩体中应力波的衰减规律、动力损伤演化机理和裂纹扩展过程一直是岩体工程中热点研究问题。本文以宏观孔隙岩体的动态损伤演化及其裂纹扩展为研究主线,利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孔隙随机投放并生成宏观孔隙模型,依据键型近场动力学以及Fortran编程实现数值计算;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宏观孔隙岩石损伤演化与破裂过程进行了模拟与研究分析,主要完成如下工作:对孔隙试件进行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混凝土搅拌车等工程机械的需求与日俱增。混凝土搅拌车用减速器是连接液压马达和搅拌筒的关键部件,它要求结构紧凑、承载能力高、传递功率大,同时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常常采用的是行星齿轮减速器。搅拌车的工作环境一般较为恶劣,搅拌筒载荷变化以及液压马达的脉动冲击也会使得减速器运行时产生振动、噪音甚至卡滞,因而对减速器的动态性能及内部元件的强度、寿命提出了
自然界中蚂蚁等群体生物不需要知道自己的全局定位信息,也不需要知道其他蚂蚁的位置信息,通过群体合作便能够找到食物与巢穴之间的最短路径。受到该现象启发,研究人员开始研究群体机器人觅食路径形成问题。相较于传统的多机器人系统,群体机器人具有更强的鲁棒性、适应性和可拓展性。本文针对目前群体机器人路径形成算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红外通信技术和模块化设计思想设计开发了一种群体机器人系统,并通过仿真与实验结合的方式
人们约90%的时间都在室内活动,对室内导航与位置服务的需求趋向个性化与精准化。室内空间模型是室内导航与位置服务的基础,几何、语义、拓扑数据的有效组织与表达直接影响到导航与位置服务的水平。因此,面向室内导航的多种需求就需要一种几何表达准确、语义信息丰富以及空间拓扑关系描述完备的室内空间模型。在目前的研究中面向室内导航的室内空间模型对语义、几何与拓扑结合程度不足,同时对于建筑室内对象之间的空间拓扑关系
随着优质的医疗资源越来越多地集中于综合医院,综合医院渐渐成为人们就诊的首要选择,逐渐成为城市医疗废物的主要产生来源,医院对医疗废物的处理和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2003年SARS疫情爆发后,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面对医疗废物产量的激增,各地的医疗废物管理能力也在经历考验。目前,对于医疗废物管理的研究多是从人员操作层面,医疗废物
在等几何分析(IGA)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中的基函数直接被用于离散求解偏微分方程(PDE)。常见的CAD表征几何样条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在裁剪建模过程中时对应的完整张量积形式没有保留,无法直接与IGA适配。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尝试引入分层T网格上的多项式(PHT)样条到IGA分析中。基于PHT局部细分原理,本文从建模、分析和求解三个方面系统地给出了基于PHT样条的裁剪模型等几何分
近年来,由于各种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偶然荷载已成为大型空间结构发生连续倒塌的重要原因,从1968年英国伦敦公寓楼倒塌事件发生后,各国相继颁布了抗倒塌设计方法,提出了改善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相关规范。我国的抗倒塌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仍需要大量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研究为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连续性倒塌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本文针对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形式为双层网壳的某熟料库屋盖进行如下研究工作
近年来,在中华民族不断加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国家愈发重视革命红色遗产的保护工作,而北京地区民国时期的很多报馆建筑都属于这类遗产,因此研究该类建筑的形态和价值是亟待进行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北京作为我国革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城市,民国时期共产党带领人民在这片土地上进行了广泛的民主革命斗争,在这一过程中报刊作为重要的宣传与笔伐之斗争武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核心作用。而作为报刊刊发地的报馆建筑,则成为了我党带领
大坝安全监测工程作为我国水利行业重要的施工监测工程,近些年来在施工技术的研究不断突破,同时智慧水利信息技术的挖掘探索也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模的丰富语义信息可以在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对施工信息进行传递指导,由于市场上不同BIM建模软件导出的成果相互独立,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