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醇液相氧化的绿色新催化体系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ss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醛和酮是化工过程特别是精细化工过程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体,是用于制造染料、药品、香料、调味品和农药等精细化学品的重要物质。醇液相选择氧化是合成相应的醛和酮的重要途径。世界上每年生产醛和酮等羰基化合物超过一百万吨,其中大部分来自于醇的液相选择氧化。现有的传统技术多采用含氧无机氧化物或过氧化物如高锰酸盐、重铬酸盐、CrO<,3>、RuO<,4>等为氧化剂同醇发生化学计量反应得到相应的醛和酮。但是这些氧化剂一般价格昂贵并且具有毒性,同时这些计量氧化反应产生大量对环境有害的废物。因而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小组已致力于寻找醇液相选择氧化的环境友好的反应方法和催化体系。 本论文包括原位合成介孔多相催化剂用于醇氧化和微波过程强化新技术醇催化选择氧化中应用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原位合成的含钨介孔材料W-MCF为催化剂,以双氧水为氧化剂,选择性催化氧化1,3-丁二醇制4-羟基-2-丁酮,通过对该系列催化剂结构的研究,比较非均相过渡金属介孔材料催化剂在醇液相选择氧化反应中的不同性能。第二部分利用微波辐照技术作为催化过程的强化手段,以锰系列氧化物为催化剂,考察过渡金属氧化物直接作为非均相催化剂选择氧化苯甲醇制备苯甲醛时的性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微波辐照下钨酸钠-草酸均相催化体系无溶剂无相转移条件下均相醇选择催化氧化性能。 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钨物种的引入,导致介孔材料比表面积降低,孔容减小,孔径增大;较高硅钨比的样品能较好保持介孔材料固有的形貌和结构特征。而XRD、TEM、DRIFT、Raman及UV-Vis DRS表征结果表明,当硅钨比大于等于20时,钨物种高度分散在氧化硅骨架中,大部分钨物种能有效进入MCF的骨架,其它则以低聚的钨物种形式分布于催化剂中。而且,钨物种主要以无定形的形式存在,这样高分散的富含催化氧化活性中心的钨物种提高了对1,3-丁二醇的催化氧化性能。在优化条件(温度65℃,时间8 h)下,硅钨比为20的W-MCF表现出95.1%的1,3-丁二醇转化率和74.3%的4-羟基-2-丁酮选择性。该结果远远高于文献报道的均相钨酸,负载型含钨多相催化剂以及其他原位合成的含钨介孔催化剂的结果。第二部分中,我们观察到,作为一种过程强化手段,微波具有显著的促进催化选择氧化反应加速进行的能力,这在多相的锰氧化合物体系和均相的钨酸钠-草酸催化体系中都有具体表现。在锰氧化合物催化体系中,MnO<,2>在微波作用下取得了很好的分子氧催化氧化苯甲醇的活性,开辟了清洁高效低成本选择氧化醇的新途径;而均相的钨酸钠-草酸催化体系则在微波存在时体现了明显优于其它含钨催化剂的选择催化氧化性能,为多种醇的选择催化氧化提供了新的实践依据。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以Fe(NO3)3·9H2O和NH4F为原料通过机械化学法合成Fe F3/C正极材料,分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嵌脱锂动力学过程,并进一步研究了钴掺杂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与合成过程中添加助磨剂Si C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化学沉淀法和机械化学法分别制备出Fe F3·0.33H2O和β-Fe F3·3H2O材料,然后将其与碳复合形成Fe F3/C复合材料。结
本研究论文主要由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概况,并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第二部分介绍了基于化学发光分析开展的一些药物分析研究工作,其主要内容如下:1.将超速分离技术与液滴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相结合,测定了双密达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在碱性介质中双密达莫可增敏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且化学发光强度与双密达莫浓度在
通过对阿左昔芬的研究,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研究了合成苯并噻吩类防治骨质疏松新药的医药中间体——间甲氧基苯硫酚的合成工艺。对由间硝基苯酚经烃基化、还原等反应
近来,具有光、电、磁及生物等特殊性质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球的制备、功能化及应用的研究已经成为胶体微粒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人们采用各种合成方法和合成路线去设计和制备无
纳米材料由于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性,因此具有特殊的力学、电学、磁学、光学性能和化学活性,在微电子器件、催化、感光、太阳能转化、环境保护、生物技术以及医学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开发新型的纳米材料的过程中,过渡金属元素起了重要作用。过渡金属氧化物生成的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应用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同时潜在的需求更在扩展。比如,二氧化铈作为一种用途极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