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焦虑和阅读策略的研究——以浙江某大学为例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一直受到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这些差异包括语言学能,动机与态度,学习风格,情感因素,学习策略等等。焦虑是情感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研究热点之一。Horwitz等人于1986年首次提出外语学习焦虑概念,此后,该方面研究开始受到更多关注。1999年 Saito等人首次提出阅读焦虑的概念并指出阅读焦虑区别于外语学习焦虑。但在中国,外语阅读焦虑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而外语阅读焦虑与阅读策略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则尤其少。  本研究以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和 Ellis的个体差异理论框架为依据,通过两个量表----外语阅读焦虑量表(FLRAS)和英语阅读策略量表(ERSS)对浙江财经大学三年级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该群体的阅读焦虑程度,阅读策略使用情况,以及两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所有调查数据由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处理,并由作者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对象普遍有较高的英语阅读焦虑,阅读策略使用的总体频率则处于中等水平。分析还显示,阅读焦虑与阅读策略呈负相关,且在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上,高低焦虑组之间差异显著。最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
其他文献
全球化的影响和经济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中文。在整理一份由上海市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研究会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发起,为研究上海市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
文化误读作为文化交流阻滞点的集中体现,主要源于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接触异文化时,往往按照自身的伦理标准、思维方式,或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环境对异文化进行判断和解读,从而
神道并不属于世界五大宗教之一,由于其缺乏其他宗教所固有的经典、教义和创始人等,甚至可以说其作为宗教的属性比较模糊。然而,看似如此脆弱的神道非但没有在日本的社会变革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