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肯堂出身于官宦世家,按照传统的人生轨道,他本该毕生浮于宦海。然而他坚守自己的医学志向,并不以做官为念,最终创造了不一样的人生。这在其著作《郁冈斋笔麈》一书有所体现。本文以该书为研究对象。首先考察王肯堂在京为官的经历。其次清理《郁冈斋笔麈》的书名、版本以及刊刻上的一些问题。接着,统计《郁冈斋笔麈》的引书情况,探析王肯堂的知识结构与治学取向。最后落脚于文学方面,剖析《郁冈斋笔麈》中王肯堂的诗歌理论,找出其未能成为一代文学家的原因。第一章,通过对王肯堂科考和在京为官的考察,我们发现他的志向在医学上,最终放弃了在京为官之路,回家从事医学事业。王肯堂作为明朝晚期知识分子别样生活的一个例子,让我们看到了明代晚期社会职业的分化和精英化,打破了现代人们对于古人只专心于科举功名的刻板认识。第二章,探讨《郁冈斋笔麈》的版本、刊刻等问题,理清了《郁冈斋笔麈》与《念西笔麈》的关系。第三章,统计出《郁冈斋笔麈》引书达136种,其中子部引书数量最多,占了全部数量的72%。王肯堂对子部杂家、佛家、医家知识的兴趣更为浓厚,对考据学也情有独钟。他以学者的态度将考据学方法贯彻在医学上,最终使得王肯堂从一位儒士变成了一位著名的医家。第四章,提炼、评判王肯堂在《郁冈斋笔麈》中所提出的诗歌理论。王肯堂认为诗歌要有“趣”味,提出“《诗》即乐府”的观点,将入乐与否作为“真诗”的标准,极力反对“厚古薄今”,主张作诗者要有自己的面貌。这些诗论与公安派的诗学主张贴近。虽然王肯堂不乏真知灼见,而且具备了创作诗歌的技能,但因各种原因,他在文学方面没有什么突出成绩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