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的儿童文学译作为儿童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激发儿童对文学的热爱及兴趣,是他们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今市场上儿童文学译本繁多,但是同时诸多译本令人大失所望。一是,由于当今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得不到应有重视和认可,处于边缘化地位。目前为止尚未完整的理论体系用于专门指导儿童文学翻译。二是,儿童文学翻译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而从事儿童文学翻译的作者都是成年人,尽管他们都尽量贴近儿童的思维特征和理解水平在翻译的过程中,但是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自身成年的认知水平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作者试图寻找一个能够用来指导儿童文学翻译的翻译理论,解决儿童文学翻译存在的一些问题。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突破了传统的“等值”或“等效”的翻译观,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较为完备的理论指导。它从翻译行为的目的性出发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即结果决定方法。目的论要求译者在着手翻译之前首先明确译本目的,而译文的目的又主要取决于译文的目标读者。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将译文的读者放在首要的位置。儿童文学译作的目标读者主要是儿童,因儿童的认知水平、儿童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有其特殊性,我们首先对儿童的特点,对其读者的特殊性进行了解。因此本文的第二章介绍儿童的认知特点,其自身的特殊性进行阐述。这样译者只有在了解儿童的认知特点后、接受水平、其自身的特殊性,把读者放在第一位,做到忠实再现原文的情趣,又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而不只是一味地忠实于原文,方能译出儿童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实现儿童文学翻译的本质的目的。本文在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目的论的指导下,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汉译本为范例,从目的论的三法则主要是对赵元任的译本和贾文浩、贾文渊的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印证翻译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重大指导作用,发现儿童文学翻译的某些普遍规律,解决儿童文学翻译目前存在的某些问题。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由四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主要讨论了研究的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本文的框架;第二章介绍了文献综述,儿童文学翻译的历史,相关定义及儿童文学的特点,第三章介绍目的论产生和发展过程,它的主要观点,以及目的论对翻译的启示;第四章是本文的主要部分,理论同翻译实践相结合,把目的论运用于指导儿童文学的翻译,主要以赵元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汉译本为范例,从目的论的主要法则对赵元任的译本和贾文浩、贾文渊的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找到适合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和方法。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目的论这一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启发,及研究的一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