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基电池的构建和储能机理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k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高能量功率密度、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可持续、低成本和大规模储能的先进电池技术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发展下一代非锂充电电池技术势在必行。在众多碱金属中,钾储量丰富,标准还原氢电势接近锂,既能满足了低成本的要求,又解决了低能量密度的问题。并且,电解液中钾离子斯托克斯半径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这使得钾离子电池具有超高的倍率性能。因此,钾离子电池技术被认为是先进电池技术的潜在候选者之一。然而现阶段仍存在许多的问题阻碍了钾离子电池的发展。例如:钾离子半径较大,宿主在脱嵌钾离子过程中,结构应力释放造成体积膨胀严重,电极粉化脱落,最终造成比容量和充放电平台的急剧衰退;缺少超长稳定性,合适的充放电平台的正负极材料等。本文设计了一系列高性能非水系钾离子全电池器件和环境友好,低成本,高安全的水系钾离子全电池储能系统,同时通过非原位或者原位X-射线衍射(XRD)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等表征技术对电极充放电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具体内容如下:(1)在第2章中,基于硒化钼(MoSe2)表现出高导电性和稳定的夹层状三明治结构的优势。针对MoSe2在碱金属离子嵌入和脱出过程中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原位碳包覆技术制备了硒化钼复合材料(MoSe2/N-C)。首先对比了MoSe2/N-C电极在双氟磺酰亚胺盐和六氟磷酸钾基电解液中的表现。结果表明电极在1M双氟磺酰亚胺钾盐/碳酸甲乙酯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最佳。此外,采用非原位的XRD、非原位的拉曼和TEM对充放电前后的电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oSe2/N-C在钾离子电池系统的放电产物组分主要是K5Se3,充电产物包含MoSe2、Mo15Se19和单质Se。这种新型电解质及其所提出的反应机理,将为今后钾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的制备和设计提供方向和思路。(2)在第3章中,针对目前3 M双氟磺酰亚胺钾盐/乙二醇二甲醚电解液在4V以上的高压下,对集流体的腐蚀和电解液的分解的问题,利用硒化铁团簇(FeSe2)负极合适的电压平台来拉低正极的电压平台,从而实现超长稳定性、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钾离子混合电容器。FeSe2作为钾离子电池阳极在半电池中表现出超长的循环稳定性。此外,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原位X射线衍射和非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FeSe2的反应机理。我们发现FeSe2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不可逆的电化学重构转化为Fe3Se4。这个工作展示了FeSe2储钾机理的基本了解。除此之外,FeSe2与活性炭阴极匹配组成钾离子混合电容器,混合电容器可以提供230Wh kg-1能量密度和920 W kg-1的功率密度。(3)在第4章中,报道了一种通过调控不同温度使金属锌颗粒催化g-C3N4制备多级结构的高氮掺杂的微米球(CMSs)用于钾离子电池阳极。与传统的碳纳米材料相比,CMSs具有丰富的内部结构,不仅提供了额外的活性位点和更好的电子传递,还缓解了钾离子脱嵌过程中引起的体积膨胀等问题。CMSs作为钾离子电池的阳极材料,低电流密度下稳定运作时间超过12个月。CMSs阳极还表现出持久的循环性能,高电流密度下可以稳定循环10000次。值得注意的是,CMSs阳极可以与有机正极PCTDA耦合成反向钾离子混合电容器。该混合电容器可以输出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为141 Wh kg-1和4382 W kg-1。考虑到CMSs的丰富微观结构及其简便的合成方法,本研究描述了在电池应用中使用CMSs优于其他电极材料的优点。(4)在第5章中,水系电池固有的高安全性和低成品优势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替代有机电解液体系电池的候选者。有机材料丰富,价格低廉,符合大规模储能和低成本的要求。其次,有机材料的结构多样,可以通过调节官能团来调节有机材料的氧化还原电位。此外,有机电极具有环境可降解性和可持续性等优点,对降低碳足迹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章首次报道了以有机聚三苯胺为阴极、有机3,4,9,10-苝四羧基二亚胺为阳极和21 M KFSI水溶液为电解液组成的一款全有机的水系钾双离子电池。在500 mA g-1电流密度下,可稳定循环900多次。除此之外,水系钾双离子电池的工作机理通过X射线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被揭露:在充放电过程中,FSI-可以与聚三苯胺阴极中的氮原子发生化学反应,而K+可以与PTCDI阳极中的C=O键发生化学反应。(5)缺少超长循环稳定性和高放电平台的阴极材料严重阻碍了水系钾离子电池的发展。在第6章中,我们报道了通过修饰电解液助力超长稳定的水系钾离子阴极,其中原位化学反应涉及到Fe取代Mn基普鲁士蓝类似物(KMF)表面的Mn。我们通过原位XRD分析得出原位取代策略使电极由原来的单斜-立方-四方相之间的转变变成了单斜-立方相之间转变的结果。原始电极和循环200次后电极的STEM线扫描证实我们的取代过程到达一定原子比后取代过程结束。经修饰电解液改善的阴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将改性KMF阴极与有机3,4,9,10-苝四羧基二亚胺阳极耦合,构建了水系钾离子全电池,其能量密度为92 Wh kg-1,容量保持性能优异(在1500 mAh g-1下循环5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0%)。因此,原位阳离子取代策略可以成为一种完美的技术用于构建长期循环稳定性的水系钾离子电池阴极。
其他文献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化肥原料,需求量持续增长。传统的Haber-Bosch合成氨方法存在高耗能、高成本及高污染等缺陷。而电催化技术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实现氨合成,有望成为工业化合成氨的替代工艺。研究者已发现众多材料有望成为高效的合成氨电催化剂。但是,电催化合成氨技术的工业应用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与挑战。除了催化剂本身的反应活性较低以外,实验环境中的氨污染也导致一些催化性能的测试结果存在争议。因此,系统
对存在未知干扰的复杂体系中感兴趣的多个组分进行直接、快速、同时和准确定量分析是一个颇有挑战性的分析科学难题。随着高阶仪器的发展和化学计量学的深入研究,化学多维校正方法在解决这一难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化学多维校正方法与高阶分析仪器相结合拥有独特的“二阶或高阶优势”,与传统的定量分析方法相比,化学多维校正能通过“数学分离”代替或增强“物理或化学分离”,无需昂贵的分离设备和繁琐的样本前处理步骤,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机房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这也对电力机房的巡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巡检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时间长、效率低、耗费人力物力等,极大地影响了巡检效果。文章主要研究5G技术在电力机房巡检中的具体应用,介绍了“5G+AR”和“5G+机器人”两种智能巡检技术。应用5G技术,依靠其延迟低、速率高、连接广等优势,可以实现电力机房的智能化巡检,进一步提升巡检效率,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
目前,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机械设备动力源正在从传统高排放、高污染的内燃机转变为环保、高效的新能源电池,同时,为了满足动力电池的动力性和续航能力,研制具有大容量、循环寿命长、倍率性能好的新能源电池成为行业发展的研究焦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节能环保、具有较高能量密度以及较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但是,锂资源的稀缺和分布不均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与此同时,钾离子电池因其成本低、储量丰富、标准电极电位低
有机固体废物的热解处置是一项双赢策略。一方面可以实现其资源化处置,另一方面得到的生物炭可以作为环境功能材料,应对当前水体有机污染危机,实现以废治废。但是,不同原料和方法制备的生物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包括吸附和催化)存在明显差异,但其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无法有效地指导制备高效的生物炭功能材料。因此,本论文以不同有机固废为原料,辅以系列结构调控手段,制备了系列生物炭功能材料;并分别
进入本世纪,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着实令人叹为观止。各种器件越来越微纳化,集成化。相较于传统的电子器件,光子器件具有独特且优异的特性。然而,早些年的光子器件受光学衍射的限制,无法更进一步超小型化,达不到高度集成器件的要求。现如今,表面等离激元就能够极其有效地解决这些技术困难。由于其能完美突破光学衍射限制,许多研究者将目光转向它,这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可能性。本文主要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结构,分析其对入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是稻田中最具危害的恶性杂草,化学除草剂能有效控制稗草发生,然而除草剂的过度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得杂草发展出抗药性。开发和应用杂草综合管理方法可以减轻水稻生产对除草剂的依赖,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保障。本研究以化感植物小飞蓬为堆肥原料,制备可用于水田稗草防控的有机控草肥,并对控草肥所含抑草成分对稗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此外,通过室内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这一制度创新举措是中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法宝。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已经从过去单纯地追求快速发展转换成了高质量的发展,要成功地实现这一转换,仍然需要制度创新作为保障。当前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包括城乡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创新能力不强以及产出效率不高等。针对这些主要矛盾与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采
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探索生命奥秘和维护人体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微生物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对人类健康和人体疾病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了各种人类微生物组计划。从系统水平对微生物网络展开研究,从而揭示微生物在人类复杂疾病中的致病机制,成为了当前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领域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高通量测序和筛选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单纯依靠传统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亟需实现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企业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既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台的重要政策,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为代表的区域发展政策,既为推动区域经济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