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虉草种子及幼苗的耐盐性及其耐盐生理机理,对2种虉草(虉草新品系和川草3号虉草)种子及幼苗进行了不同盐浓度的复盐胁迫研究。复盐组合为:NaCl∶Na2SO1∶NaHCO3∶Na2CO3=1∶1∶0∶0(A组)、NaCl∶Na2SO4∶NaHCO3∶Na2CO3=9∶1∶1∶1(B组)、NaCl∶Na2SO4∶NaHCO3∶Na2CO3=1∶1∶9∶1(C组)和NaCl∶Na2SO4∶NaHCO3∶Na2CO3=1∶1∶1∶9(D组)四个组合,每个组合比例均为物质量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盐浓度25mmol/L中性盐胁迫下,2种虉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发芽指数均高于对照,表明低盐胁迫处理能够促进虉草种子的发芽。当盐浓度高于50mmol/L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都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2.在低浓度的中性盐胁迫下,2种虉草的地上生物量略高于对照,表明低浓度的中性盐胁迫对虉草幼苗的地上部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盐浓度超过50 mmol/L时,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增高,虉草株高和地上生物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
3.随着盐胁迫强度增加,2种虉草叶和根中的含量显著升高,K-含量变化有所不同,虉草新品系叶和根的K-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川草3号”均呈下降趋势。在等盐度下,虉草新品系Na-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川草3号”虉草,而K+含量和K+/Na+值显著高于“川草3号”虉草,表明虉草对K-的吸收和运输选择性较强。
4.在复盐胁迫下,2种虉草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和脯氨酸的含量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而叶绿素含量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加而降低。在一定盐浓度范围内,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随盐浓度增加而上升,而盐浓度过高时,导致可溶性糖含量下降。
5.中性盐(A、B组)胁迫对虉草叶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较小,而碱性盐(C、D组)胁迫对虉草叶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较大,随盐浓度增加,丙二醛含量增长较明显;虉草叶片中POD活性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大。虉草新品系SOD的活性在A、B组处理中随盐浓度增加而缓慢增长,在C、D组处理中盐浓度在150mmol/L达到高峰,川草3号虉草SOD的活性在C、D组处理中盐浓度在100mmol/L时达到高峰,当盐浓度超过150mmol/L时,SOD的活性开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