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教育消费需求是指大学生为获取知识或技能而接受正规的高等学校(包括各种所有性质的大学、学院)教育,并用于教育方面的各种货币支出,主要包括大学生教育消费的意愿和支付能力两方面内容。首先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消费的发展历程,以消费者行为理论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支点,以河南省郑州、开封、平顶山3个地市的5所普通本科高校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资料,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该地区大学生教育消费需求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大学教育成为教育消费支出的主要方面,大学学费增幅远远超出居民家庭的实际承受能力,教育消费成倍增长,大学生教育消费成为居民生活的沉重负担。大学生教育消费的类型多元化,存在一些盲目和非理性消费行为。此外,城乡之间教育消费存在差异,教育消费的职业阶层分化严重,且大学生教育消费需求还在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首先,经济因素中的家庭年收入对大学生教育消费影响重大,具体来讲,该地区家庭收入水平对大学生教育消费的意愿没有影响,不论家庭的收入水平如何,大学生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都十分强烈;但对其实际支付能力有显著影响,家庭年收入高的家庭对大学生教育消费的实际支付能力相对较强。第二,个人因素中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对大学生教育消费也存在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性别对大学生教育消费的意愿没有影响,但性别的不同影响不同的消费行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教育消费的付费能力影响也不同,如大一新生和大四毕业生和二、三年级学生相比较,其教育消费的实际支出额更大。第三,社会因素中的家长对子女的影响,也是推动大学生教育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户主(父亲)的年龄、文化层次和职业的不同影响着大学生教育消费需求的不同。另外,我国目前的城乡差距、就业压力、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对大学生教育消费需求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首先应明确教育消费目的,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教育消费理念。要进行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个人与家庭要转变观念,做到理性选择、量力而行。学校与社会要关注大学生教育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人们理性消费高等教育。第二,努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第三,完善各种资助体系。第四,制定合理的学费标准,规范收费。政府相关部门要适当抑制高等教育消费的扩张,对高等教育进行合理定价、规范学费标准,要优化高等教育消费结构,增加高等教育消费供给。第五,应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