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作为我国的国粹,其内涵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长拳项目作为武术的代表之一,在竞技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多年的武术套路竞赛中,男子、女子运动员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在各个赛事中依然存在失误的现象,通过对第十三届全运会武术套路预赛运动员得失分的分析发现不同运动员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第十三届全运会武术套路预赛长拳项目运动员得失分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运动员在长拳项目中动作质量、演练水平、难度动作的得失分规律,并结合运动员的年龄、习武年限、运动等级和参赛经历四个维度,分析不同层次运动员在竞赛中的表现情况,发现不同层次运动员在得失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失误的因素,为运动员、教练员在今后的训练中做参考,为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奠定基础。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男子、女子运动员在动作质量评分中失误率普遍较高,失误多出现在腿法类、跳跃类、步型类和其他失类错误中,其中腿法类与其他类错误失误频次较多。(2)男子、女子运动员在演练水平得分中差异较为明显,男子运动员演练水平差异较大,女子运动员演练水平较为集中。(3)男子、女子运动员难度动作的失误情况较少,现有失误多集中在动静连接难度中,在难度选做中,男子运动员趋向于高分值的C级动作难度和D级连接难度,女子运动员更趋向于B级动作难度和B、C级连接难度。(4)高水平运动员在动作质量和难度动作中得分已趋于满分,演练水平对运动员最终成绩影响更大。(5)运动员年龄、习武年限、运动等级和参赛经历与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和难度动作具有相关性,但在动作质量中的步型类和其他类错误中呈负相关状态,在男子演练水平评分等级中呈负相关状态,其原因可能是运动员的常年高强度训练积累的伤病、心理抗压能力等因素造成的。建议:(1)加强运动员基础技术训练、专项技术及专项身体素质训练。(2)加强运动员文化知识学习,提高运动员对专项技术动作内涵表现的训练,增强运动员对技术动作内涵的感知与表现能力。(3)鼓励教练员、运动员在创新难度中的突破,积极申报创新难度。(4)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提升运动员临场抗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