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零售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动力,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各种新零售、智慧零售已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提升零售业竞争力在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国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有重大意义。现阶段我国各区域零售业发展情况悬殊,为了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各区域零售业的发展现况,探究其短板和优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建议,必须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区域零售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对象是我国的31个区域(含省、市、自治区),采用2017年的相关指标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综合评价。首先根据产业竞争力评价理论和零售产业环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条件广义方差极小法和熵值法从指标的相关性、区分度两个角度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再对优化后的指标体系进行加权,基于G1法构建主观权重、改进的CRITIC法构建客观权重,用数学规划法集成主客观权重。最后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和逼近理想解法(Topsis)构建GRA-Topsis评价模型,得出各区域的零售业竞争力综合排名,并用各地区零售业的二级指标评价值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区域类型,从而准确定位我国区域零售业发展概况和地域特色,为推进区域零售业均衡、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整体上,我国区域零售业竞争力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趋同,在地理位置上呈现从东部到西部竞争力逐渐减弱的规律;(2)处于不同竞争力梯队的区域在产业规模、盈利能力、发展潜力、营销能力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需要有针对性地改善现状;(3)零售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企业应当在扩张规模的同时注重管理经营、盈利能力的配套跟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政府应当在鼓励零售企业发展创新、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等方面继续大力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