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等病原体急性感染引起的疾病,症状不一,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够,容易导致误诊及漏诊。本文通过报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期确诊的1例IM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从该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论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26日收治的1例IM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诊断特点、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总结该类患者的诊治特点。结果:19岁,男性患者,因“尿黄、乏力1周”入院。1周前劳累后出现解浓茶样尿、乏力,伴恶心、纳差、厌油腻等不适,自服2包“999牌感冒灵”,未见明显好转。1天前至外院就诊,查肝功能:总胆红素66.2μmol/L,直接胆红素40.5μmol/L,ALT 947U/L,AST 374U/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2.9×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0.828,淋巴细胞绝对值18.9×10~9/L。腹部超声示:脾大。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查体示巩膜轻度黄染,咽稍红,余未见明显异常。门诊诊断:肝功能损害查因:药物性?。入院后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8.91×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0.707,淋巴细胞绝对值13.37×10~9/L。肝功能:总胆红素56.40μmol/L,ALT 554U/L,AST 227U/L。EB病毒壳抗原抗体(EBV-VCA-IgA)阳性,EB病毒核抗原1抗体(EBV-NA1-IgA)阴性。EB病毒核酸(EBV-PCR)定性阳性,定量3.75*10~3copies/ml。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型淋巴细胞50%。腹部超声、CT示肝大、脾大。入院诊断: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EB病毒感染性肝损害。住院期间予护肝、退黄等对症支持治疗,症状逐渐好转,多次复查相关指标趋向正常,于2月9日出院。3月1日至门诊复查,无明显不适,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EBV相关检查等指标均正常。结论:1、青年IM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不典型,可能会以肝功能损害等相关并发症的症状为主诉。2、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或异型淋巴细胞高,应怀疑IM可能,完善EBV相关检查。3、IM合并肝功能损害通常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一般不需要予抗病毒或激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