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内容以及成果如下:(1)采用乙酸、甲基丙烯酸、辛酸、马来酸酐、草酸与三乙醇胺反应分别合成Z1、Z2、Z3、Z4、Z5,本文研究了酯化反应的反应温度、催化剂选择等,最终确定理想条件是:酯化温度在110℃-120℃,催化剂的选择分别为亚磷酸、对甲苯磺酸且掺入量为1.5%,并对三乙醇胺系化合物进行红外表征分析。(2)研究三乙醇胺(Z0)、三乙醇胺系化合物(Z1~Z5)的粉磨性能,得出三乙醇胺系化合物提高水泥的粉磨效果。同时确定最佳粉磨时间是25min以及最佳掺量,Z0、Z1、Z4、Z5掺入量为0.01%,Z2、Z3掺入量为0.03%。(3)通过研究三乙醇胺、三乙醇胺系化合物粉磨颗粒分布曲线,研究得出三乙醇胺系化合物优化了水泥的粒度分布。其中Z1、Z4、Z5在0-32μm的含量在80%以上。(4)通过抗折、抗压以及SEM照片,进一步得出三乙醇胺系化合物促进了水泥的水化,其中Z1、Z4、Z5提高了水泥的早期以及后期强度,水泥水化产物多,并且水泥浆体致密牢固。(5)从结构对性能影响的角度,探讨了粉磨机理,分析了不同的分子结构,影响着性能。结果表明:三乙醇胺系化合物均有较好的助磨效果,并且链的长度越短,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含有助磨效果的极性官能团数量越多,对水泥的助磨效果越好。(6)通过双掺水泥助磨剂和减水剂研究水泥的净浆流动度,得出水泥助磨剂与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相对较好,经时损失较少。(7)分别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为原料,通过双掺水泥助磨剂和减水剂研究水泥的胶砂流动度,得出水泥助磨剂与矿渣水泥的适应性较好。(8)水泥助磨剂与调凝剂以及增强剂适应性试验,得出水泥助磨剂促进了水泥的水化,凝结时间变短;提高了水泥的早后期强度,但从总体上看,影响效果不是很大,不会对水泥的性质产生影响。本文在研究中掺入更少的三乙醇胺系化合物,达到或者超过三乙醇胺的性能,为水泥助磨剂的工业生产中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