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整治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盘存土地、强化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及提升土地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土地整治不仅有利于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而且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条件及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国民经济、社会及生态的综合效益。土地整治具有投入资金占用量大、周期长等特点,因此,保障资金的供给成为了土地整治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目前,在我国土地整治项目资金不足、资金筹集存在相应风险等现象已成为了各省市及地区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所面临的普遍困难,要实现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必须面对市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改变目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融资能力有限、尚未形成有效的资金筹集途径和科学的风险防范措施等现状。本文在土地整治资金筹措及风险防范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网络、期刊、杂志、报纸等途径获取土地整治资金筹措及风险防范相关案例及资料研究,以公共物品理论、优序融资理论和博弈论等作为理论研究基础,运用政策研究法、文献综述法等研究方法,得出我国土地整治现有资金筹集途径主要有: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银行融资、集体资产折股融资及土地整治收益四种途径,并对其优、劣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土地整治资金筹措存在的困境以及融资风险的构成,对土地整治资金筹集途径的创新包括土地证券化、BOT模式、PPP模式、ABS模式、土地基金、土地信托、土地债券等模式。并针对资金筹集渠道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及管理风险等提出了有效地、合理地防范及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整合资金的同时拓宽资金融资渠道、借助融资合同分散或转移融资风险、完善政策法规及制度规避法律法规风险、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规避信用风险、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培养管理人才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等风险防范措施,以期为我国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的有效筹措及风险防范提供相关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