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骆宾基小说的地域文化特色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m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骆宾基在创作上不断突破自己,走出了自我艺术的窠臼,确定了鲜明、独特的“骆宾基式”的风格特色。略带忧伤的回忆性笔调,北方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浸透作者独特审美倾向的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骆宾基一颗饱蘸黑土地汁液成长起来的灵魂,看到他渴望讲述发生在那片土地上的“故事”的急切,看到他对黑土地深度的审美认同。这种极具骆宾基个性特征的独特,使得骆宾基的创作于上个世纪40年代获得了一种难得的丰润的艺术底色,我们姑且叫它黑土地情结。在骆宾基的创作中,始终不变的就是那份黑土地情结,常有的北方地域色彩,以及对这块土地美好的咏叹已构成了他创作中宽阔的艺术背景,就像是一种精神,或明或暗、或深或浅、或远或近沉浅在骆宾基的小说创作中,伴随着他充满灵性与激情的笔触之边。他站在潮流之外的写作姿态,他朴素随意的艺术追求,他清新的文风和温情的笔调,无处不浸染着东北地域文化的熏陶。显然,黑土地情结成为骆宾基小说的一种鲜明的文学物质,不仅奠定了他小说创作深厚的美学底蕴,而且成为他小说创作特有韵味叙述的一种动力。本文主体内容共分四章,从第二章到第五章全面论述了骆宾基小说的地域文化特色。第二章重点探讨了骆宾基对北国自然景观的描绘。从儿时记忆、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三个阶段进行阐述,指出骆宾基小说中强烈地显示着乡土之恋。第三章以骆宾基小说中对东北物质生活民俗、岁时习俗、精神习俗为关注点,考察其小说的北国民俗。第四章是以满族、山东移民、朝鲜族及白俄为关注点,考察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以及它们在骆宾基笔下所呈出的独特的文化与人生景观。第五章则从语言的包容性与混杂性、语调的悠长和语音的浊重与生硬化两方面出发,考察骆宾基小说中东北汉语言的乡土性及地域性。从骆宾基的创作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地域文化的强大魅力,中国文学与地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同时,它也启迪我们作家的小说创作不能离开民族文化的土壤。只有这块土地上的风俗民情、人格人性、精神气韵,才是最有创作价值的文化矿藏。若缺失本土文化、民族文化的历史环境与现实根基,任何“时髦”文学都将失去它的生命力与文化渊源。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金花葵总黄酮对老龄大鼠皮肤中羟脯氨酸(HYP)、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为实验动物,分为6月龄组、24月龄空白组、24月龄
"NP的不X单"结构在构成和指称用法上具有多样性。构成上,结构中"不X单"有的已成词,有的是短语。成词的"不X单"有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之分,而短语"不X单"则是"不"与动词或形容
用外语翻译唐诗 ,要做到“保存着它的丰姿”是极不易的。英译本《唐诗一百首》(10 0TANGPOEMS)中 ,关于王翰《凉州词》一诗的翻译 ,就由于译者没有弄清本诗的意蕴 ,因此译作
酶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有机化学中,酶在有机介质中表现出来的催化多样性在有机合成领域呈现指数增长,它为有机合成提供了更多可以选择的途径。随着酶学研究的不断发展,酶催
本文试图搭建一个比较完整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分析框架;以图示方式汇总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探讨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成本效益分析;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内
通常在环评污染源核算过程中会使用产排污系数法,本文通过举例说明我国产排污系数的开发现状和产排污系数法在环泙污染源核算中应用的好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调查,从而进一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发展的过程也是企业管理方式不断发展的过程。根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力不同以及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管理范围差异,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大致沿着"基于纯粹道德
<正> 本文所谈的带“他”结构是指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句法现象: ①、这件事一定搞他个一清二楚。②、回国后,我一定要睡他个三天三夜。③、今年先种他几亩试验田。对于这种
期刊
藏汉机器翻译技术跟汉英机器翻译技术有所不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藏语更依赖于格助词等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格助词种类繁多,用法差异很大。针对藏语格助词进行分析,在藏
赵元任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作曲家,虽然他一生在音乐上的作品创作数量不多,但都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他致力于创作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借鉴西洋的作曲技法,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