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庆油田萨北过渡带开采面积51.6km2,地质储量1.5×108t,占萨北开发区总地质储量的24.6%,采出程度约34.3%,剩余储量较多,潜力较大,单纯依靠水驱开采方式难有大的突破,而东过一条带葡一组工业化聚驱效果较差,如何利用新技术来提高过渡带地区的采收率,是萨北油田保持持续稳产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聚表剂具有自交联、耐温、抗盐、抗剪切、粘度稳定性高等特点,综合了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二者的优势,在不用碱的条件下,把增粘、降低流度比、扩大波及系数、提高对原油的增溶和乳化能力等优势集于一身。本文结合萨北过渡带油层条件和流体性质,开展聚表剂溶液的性能评价、聚表剂界面化学性能分析及聚表剂驱油实验研究。聚表剂是在聚合物分子骨架上引入功能性单体,由于功能团的引入,分子结构不同于普通中分聚合物,在溶液中形成一均匀布满整个溶液体系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聚表剂存在临界浓度,具有良好的增粘性、粘度稳定性。从流变曲线可以看出,聚表剂溶液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具有抗剪切性。聚表剂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乳化效果随着聚表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核磁共振实验结果表明,聚表剂不但可以保持岩石的水湿状态,还可以将亲油岩石不同程度的转变成亲水状态。通过岩心驱替实验测定了聚表剂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在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聚表剂溶液驱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明显高于普通中分聚合物。当聚表剂溶液的浓度不低于1000mg/L,采收率提高值可达到17%以上;在等粘度条件下,聚表剂驱油效果明显好于甘油,说明聚表剂提高采收率是粘弹性及乳化增溶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岩心注入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聚表剂浓度段塞组合的交替注入方式采收率提高幅度略高于连续注入,但采收率提高值相差不到两个百分点。本文通过对聚表剂的系统研究,为萨北过渡带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