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常见的肾脏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NS主要分五种病理类型,其病理分型的诊断对于原发性NS的有效治疗及预后判断十分重要,常通过肾活检来完成。但肾活检不但可引起轻中度出血、动静脉瘘等并发症,还有可能会发生危及生命的大出血,而且许多情况下肾活检是禁忌症。因此,找到特异性的原发性NS不同病理类型的血液中生物学标志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目的就是利用代谢组学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机技术,研究各型原发性NS患者血液中可能存在哪些特异的微量分子或物质,揭示这些物质与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来协助我们在不进行肾活检的情况下,诊断和鉴别诊断原发性NS的病理类型,减少创伤并有助于其治疗,还有望对原发性NS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本实验从代谢组学角度,为研究原发性NS的病理分型、发病机制及诊疗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方法:1.研究对象及实验分组:本研究以32例就诊于我院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四组,每组8例患者,其中第1组为IgA肾病组,第2组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第3组为膜性肾病组,第4组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组。选取正常对照组32例,为第5组。收集上述患者血液标本,以健康人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2.血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样品经预处理后,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进行质谱EMS或Q1全扫描分析,采集样品中含有的、可检测的所有化合物质谱数据。3.候选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和鉴定:质谱数据转换后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对所含离子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寻找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人血液中存在的含量或种类上有差异的离子,作为候选生物标志物。对候选生物标志物通过检索代谢组学数据库以初步确定候选标志物的信息。结果:1.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分析了人体血浆代谢轮廓。采用多维统计方法初步找到了肾病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相关差异性代谢产物。2.本研究初步筛查后检测到了4896个离子,通过数据分析方法最终发现了12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分别为辅酶Q,N-甲基-1,4-丁二胺,L-α-谷氨酰-L-羟基脯氨酸,神经节苷脂GM2(d18:0/16:0),鞘磷脂(d18:1/18:1(11Z)),N-辛酰基-甘氨酸,天冬氨酰酪氨酸,维生素E的水溶性代谢物,肌酐,乙醇胺,甲硫氨酰-半胱氨酸,溶血磷脂腺胆碱(20:5)。结论:代谢组学方法可为判定肾病综合征患者不同病理类型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并能够提供新的辅助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