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蕊花糖苷对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的治疗作用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2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又称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内,是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的正常肠道菌群,属条件致病菌。依据其所分泌的外毒素将其分为A-E五种类型,A型产气荚膜梭菌可导致人的食物中毒及气性坏疽等多种疾病,其中气性坏疽在多种动物身上均有发生,在遭受深度伤害或术后护理不当的情况下,患者通常会感染致病菌引起坏疽,并且气体坏疽的潜伏期短,通常从发作到死亡,仅需48 h。因此,一旦错过感染早期的黄金治疗期,将导致感染宿主死亡,此外,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将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并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梭菌性气体坏疽是一种暴发性传染病,主要由产气荚膜梭菌所分泌的α毒素与θ毒素两种毒素引起。α毒素(Phospholipase C,CPA or PLC)属于细菌锌-金属磷脂酶家族,是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毒素之一,同时具有磷脂酶C和鞘磷脂酶的活性,是引起气性坏疽的主要毒素。θ毒素(perfringolysin O)又称PFO,是成孔胆固醇依赖性溶细胞素家族(CDCs)成员之一,可与α毒素共同作用,对感染部位聚集的中性粒细胞造成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失调,进而为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有力的厌氧环境。本研究以引起梭菌性气性坏疽的两种毒素CPA及PFO为研究靶点,通过溶血试验建立抑制剂筛选平台,最终从多种中药化合物中筛选出了潜在的毒力因子抑制剂,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从而为探索梭菌性气性坏疽的新治疗方法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及一定的理论依据。在本研究中,通过溶血试验、生长曲线及最小抑菌浓度等多种试验方法,筛选出的天然化合物分子——毛蕊花糖苷能够在不影响产气荚膜梭菌正常生长的浓度范围内(2-32μg/ml)便可有效抑制CPA及PFO的溶血活性。体外细胞试验以及小鼠感染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毛蕊花糖苷对因CPA或PFO侵袭而产生损伤的Caco-2细胞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降低了气性坏疽模型小鼠的死亡率。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定点残基突变试验结果表明,毛蕊花糖苷通过与PFO及CPA相结合抑制了两种毒素的活性,其中与PFO的结合主要残基为ASN199、SER55及ASN197,与CPA结合的主要残基为ALA89及TYR90。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毛蕊花糖苷可有效抑制CPA和PFO的溶血活性,降低细菌致病力,是一种治疗气性坏疽的潜在先导化合物,为气性坏疽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对分子镊子进行构筑设计和理论研究。从量子化学的角度描述了基于间隔基团(S)连接的两识别位点(IS)对底物的识别机理以及此类分子镊子的物理性能,主要内容研究如下:第一,
准确测试煤岩储层水锁伤害程度与提高煤层气产能密切相关。但是,现有煤层气储层水锁伤害测试方法存在较多问题,无法准确测试水锁伤害程度,进而导致现场无法针对性的防治水锁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成为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主要难题。为此,寻求制备清洁能源的新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氢能由于其热值高以及产物无污染等诸多特
犬新孢子虫(Neospora caninum)属于顶复门原虫,主要引起犬的神经系统机能障碍,牛的流产、死胎和新生犊牛的运动神经系统疾病,给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对新孢子虫基因功能研究发现,虫体棒状体蛋白、微线体蛋白和致密颗粒蛋白等参与新孢子虫入侵、增殖等致病过程,但仍有许多新孢子虫基因功能尤其是致病相关基因的功能尚不清楚。原癌基因调控蛋白(MYRs)可调控宿主细胞原癌基因(c-Myc)表达。近
温宿凸起及其北缘发育了阿瓦特构造带、神木园构造带、乌什西构造带和古木别孜构造带等四个具有明显不同变形特征的构造带,是新生代南天山冲断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温
城市林业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美,以美国为首的城市林业代表世界林业的前进发展方向,而后“近自然林业”思想的快速发展,国外在人少地多的优势下,加上强大的经济后盾,近四五
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会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NOx),这种物质会引起大气的光学污染和化学污染,是空气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其大量排放会造成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
目前,开发多功能性纳米复合材料(NCs)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它将各种纳米材料的新特性整合到多模态成像和同时治疗中。这些新型的纳米颗粒可以为准确的诊断提供每一种成像
本实验室以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HLCMS)水稻粤泰A(YTA)为材料,克隆了HL-CMS不育相关基因HLsp1。经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发现一个可编码290个氨基酸的独立外显子,将该候选基因命名为orf290。利用分子标记,从AA型野生稻和824个栽培稻品系中成功筛选到只含有orf290的不育系。本研究利用原核和真核表达系统体外表达ORF290,从酵母膜蛋白文库初步筛选ORF290互作蛋白。主要取
现在的学校体育课程大多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的教学,引入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到体育教学是必要的,体育课程需要改革,这也是未来体育课程发展的重点。引入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