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研究“现代化”及其与西方关系初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t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历史上,提起大规模的外来文化输入,人们津津乐道于自汉代开始的佛教文化东传以及清末至“民初”的“西学东渐”。尤其是“西学东渐”,大多数学人注目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提起汉语研究的“现代化”历史,多数中国语言学史家一致认为:自清末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和马建忠《马氏文通》发表伊始,汉语研究“现代化”大幕渐次拉开。卢、马二氏乃汉语研究“现代化”的开山祖师,他们领衔主演了中国语言(学)“现代化”这场悲喜剧。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启超(1873-1929)和胡适(1891-1962)等人明确地指出过清代学术(当然包括汉语研究,即所谓的“小学”)和“西学”有关系。这种说法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他们提出后,学术界一直没有确实呼应。近二十年来,学术界的跨文化研究有了很大突破,从事明末清初研究的学者都知道,现在已经很难简单化地将17世纪的欧洲作为“他者”,排斥在中国史研究之外了。从事“明清之际”的研究,进而关心当时的中西文化交流史,谁也不会低估中国学术与西方思想的密切关系。明清学术是一种新的语境下的传统学术的创新与超越。明清之际的聪明绝顶之士以其在科学领域的潜心开拓(基本上是“西学”刺激的直接产物),在传统的“象数之学”与现代科学之间划出了明显的界限:前者凭借狭隘经验论和神秘直觉,后者则完全诉诸科学实证和理性。在这种全新的文化语境下,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不仅被运用于认识自然,也被广泛运用于人文学科领域。正是“西学”的强有力刺激,汉语研究变传统的“小学”为系统的实证科学。第一次“西学东渐”,语言学是受惠的重要学术领域。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汉语研究“现代化”的历史向前推进二百年。以此观照,我们重新审视第二次“西学东渐”文化背景下的汉语研究的学术嬗变,就不会有突兀顿生之错觉:以马建忠为代表的语言学者,不仅全面继承了第一次“西学东渐”给传统语言学注入的新鲜质素,而且比前辈“汉学”家又多了一把锐利“武器”:他们直接浸淫于西语当中,对于西方的学术文化有相当强烈的切肤之感;所以他们更能得心应手地以“西学”为参照标的,把汉语研究“现代化”推向新的高峰。
其他文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人体的高低血压值(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值和体温值是衡量人体是否健康的重要生理指标。为了更好的监控自己及他人的健
当前,随着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的相继出台,"三网融合"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与此同时,伴随着国家加大文化产业市场化力度的东风,广电媒体产业的技术革新和市场化改造迎来了一
<正>明代中期,福建省南部沿海的德化窑开始烧造一种瓷胎细密、釉色莹润透白的高素质瓷器以供应国内市场[2]。这种瓷器滑腻如乳白,其绮丽的气质深受洋人推崇,以致在17世纪末大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从总体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
在航空公司的运行过程中,机务维修管理直接关系到飞机的飞行安全和维修成本。在整个机务维修管理系统中,生产管理部门是维修过程的中心环节,与其他相关部门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为满足海口新港码头重载客货车登船需要,同时适应由于船舶空满载和码头潮差变化叠加引起的位置变化,采用双液压缸同步控制方式对升降桥进行驱动和控制,设计实现了满足200t客货车
对颗粒粒度、粒度分布的测量,特别是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特殊的电、磁、光、声等方面的特性使得对于纳米颗粒的测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纳米粒度仪广泛采用光子相关光谱法,
管理者应审视环境,进而调整组织以保持与其平衡。这种思想已渗透到组织的各个操作层面。环境的因素被充分地考虑到组织的日常活动中去,系统的方法正在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基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港口和港口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突出。日照港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其港口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日照市乃至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而铁矿石则是钢铁行业的基础性原料,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铁矿石原料成本在钢铁总成本中的比重约在40%左右。据海关总署统计,2005我国有56.7%的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