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经常采用的德育方法,形成了许多具体的方法操作模式,但由于受传统大一统教育的影响,往往表现为: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轻视学生思考;注重外部灌输,轻视内在转化;重视整齐划一,忽略个性培养……。可以说这些方法,基本上是在道德规范体系传授层面上进行操作,往往具有明确的规定和必须服从的强制性。根据其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和面临的任务,也是我论文研究的需要,我将这些德育方法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为主”的德育方法,另一类是“以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为主”的德育方法。这两类德育方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暴露出了不足,在德育教育中忽视对学生个体道德情感内在心理需要的研究,对利用和满足学生个体道德情感内在心理需要,调动学生内在动力重视不够。基于此,论文运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提出了“以促进学生个体道德情感的内在心理需要为主”的德育方法(简称内需德育方法),在研究内需德育方法的基础上,主张在中学德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三类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多元发展。论文的结构为:绪论部分主要对问题的提出、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国内外德育方法的文献综述和研究所用的主要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概括。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德育方法多元化发展的相关概念,明确了德育方法、德育方法分类以及德育方法多元化的内涵。第二部分讲述了中学常用德育方法的现状,分析了两大类德育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第三部分是内需德育方法研究,主要介绍了内需德育方法的基本要素及内需德育方法的独特作用。第四部分对德育方法多元化发展进行了研究,主要阐述了德育方法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德育方法多元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三类德育方法的相互融合与多元发展、关于德育方法多元化发展的模式、德育方法多元化发展的实施路径以及实施保障等相关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