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大型水轮发电机已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要发电力量之一。大型发电机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保障其安全可靠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统计结果表明,定子绝缘故障是最常见的发电机故障,为此,国内外对发电机绝缘状态监测技术开展了长期研究,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监测是目前最有效且应用最广泛的绝缘监测手段。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其定子绕组绝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型水轮发电机已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要发电力量之一。大型发电机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保障其安全可靠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统计结果表明,定子绝缘故障是最常见的发电机故障,为此,国内外对发电机绝缘状态监测技术开展了长期研究,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监测是目前最有效且应用最广泛的绝缘监测手段。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其定子绕组绝缘在热、电、环境、机械应力等多重老化应力的综合作用下逐渐老化。承担电网调峰调频任务的大型水轮发电机的运行环境尤其恶劣,因此面临更为严峻的绝缘老化问题。此外,大型水轮发电机的定子绕组结构复杂,具体表现在定子尺寸大、线棒数量较多、长度较长,强噪声耦合、多放电信号在传输中的衰减、交叉耦合等原因导致定子绝缘局部放电的监测、识别与定位更加困难。迄今为止,大型水轮发电机的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仍是亟待攻克的世界性难题。发电机局部放电信号中蕴含丰富的绝缘状态相关信息,包括绝缘缺陷的类型和数量以及绝缘健康状态的发展趋势等。然而,当前局部放电信号的处理与分析仍面临诸多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局部放电测量信号中混杂了大量的噪声与干扰,从放电点传播到检测点的过程中放电信号的频率成分发生衰减,这两个原因导致局放测量信号的信噪比较低。(2)大型发电机内部通常同时存在多个放电源和多种类型的放电,不同类型放电的发生位置、发展速度、对绝缘的危害程度各不相同,根据混合信号难以直接准确评价发电机绝缘健康状态。为应对以上挑战,本文开展大型水轮发电机局部放电信号去噪与模式识别方法研究,构建涵盖白噪声抑制、干扰脉冲抑制和多源放电分离的水轮发电机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框架与方法,旨在提高发电机局部放电信号分析水平,以更好地辅助发电机绝缘健康状态评价并辅助制定发电机检修决策,切实保障发电机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成果如下:(1)为从强噪声、多脉冲的发电机局部放电测量信号中准确提取包含的各类脉冲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分解系数信噪比最大原则的局部放电信号小波去噪方法。基于各层小波阈值区分噪声系数和信号系数的思想,推求了分解系数信噪比的计算方法,以最大化分解系数信噪比为原则进行母小波优选,有效地滤除了各频带内的噪声,提升了小波分解法的去噪性能;构建了基于能量判据的小波分解截止规则,极大简化了分解层数的确定方法,提高了整个局放信号去噪过程的计算效率。(2)针对发电机局部放电信号中存在多类干扰脉冲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基于单分类理念的局部放电信号中多类型干扰脉冲抑制方法。首先研究了融合斯密特正交化变换(Gram-Schmidt orthogonalization,GSO)变换和最大互信息系数(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的特征优选方法,实现了高相关、低冗余的脉冲特征选择,充分表征了脉冲类别信息,为后续进行干扰脉冲有效抑制奠定了基础;然后,首次基于单分类理念进行多类型干扰脉冲抑制,发展了一种基于特征网格空间的干扰脉冲抑制方法,根据脉冲在网格空间内的分布实现了干扰脉冲快速有效抑制;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干扰脉冲抑制方法,弥补了干扰抑制方法在泛化能力方面的不足。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解决了解决了中性点局部放电监测信号中多类型干扰抑制难题,极大简化了局部放电脉冲数据集,为后续多源放电的准确分离奠定了基础。(3)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密度峰值聚类(Density Peaks Clustering,DPC)算法的多源局放信号分离方法。为适应多源局放数据集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的特点,引入了DPC算法并用于多源局放信号分离,基于局部密度和距离实现了对脉冲数据集分布的精确描述。考虑脉冲源个数准确确定的需求,对原DPC算法中的聚类中心确定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自定义决策变量综合描述了各脉冲在脉冲集中的分布,然后基于密度可达关系判定两脉冲是否属于同类别脉冲,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对不均匀局放脉冲集的聚类效果。实测结果表明,改进DPC算法有效提高了多源局部放电信号分离结果的准确率,对密度不均匀、分布不均衡的局放脉冲集具有良好的适用性。(4)基于本文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方法研究成果,开展发电机局部放电监测应用与实践研究。首先,研究了基于等效相位中心的放电相定位方法,实现了单一放电源的放电相分析,攻克了三相信号叠加以及相间交叉耦合现象导致的放电相定位难题;然后,从高速数据流实时处理、监测数据管理策略、系统软件架构三个方面对局放测量系统进行了设计;最后,通过多个水电站多台大型水轮发电机的监测应用案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与工程应用价值,实现了基于中性点单支传感器的放电相定位和放电类型诊断,体现了在绝缘健康状态评价、辅助制定发电机检修决策与保障发电机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前,全球变暖危机日益加剧,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面临着巨大的CO2减排压力。基于此,国家明确提出了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着力发展新型高效的碳减排技术、构建低碳经济。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能够有效固定工业源尾气内的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实现“净”零目标的关键一环。其中,基于Li4SiO4吸附剂的高温CO2捕集技术更是近年来热门的研究方向,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背景。但目前其实际应
稀疏贝叶斯学习算法在智能电网、网络化系统辨识、信号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引入模型稀疏性来平衡模型的拟合能力和泛化能力,并基于贝叶斯学习理论来推断模型参数。一方面,传统的稀疏贝叶斯学习算法每次迭代中需计算矩阵的逆而具有O(n~3)的计算复杂度,导致难以处理数据维度高且样本量大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具有非凸目标函数,传统的稀疏贝叶斯学习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导致模型质量依赖于算法的初始值。本文针
随着多媒体应用和立体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3D视频正变得越来越流行。新一代多视点纹理加深度(MVD)的3D视频表示格式也成为了主流。为了高效地压缩MVD格式的3D视频,在最新一代高效视频编码标准HEVC基础上,制定了3D-HEVC标准。由于引入了多个不同视角所拍摄的多路视点和深度图,在3D-HEVC标准中开发了许多新的视点间预测技术和深度图编码工具。这些新的技术和工具极大提升了多视点视频的编码效率,
通过梳理淡水环境中微塑料分布现状及毒性效应研究进展,分析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丰度、类型、粒径、颜色、形状及毒性影响因素,并综述了微塑料对淡水环境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生物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微塑料在淡水水体中的分布受人为活动、水文特征、季节及微塑料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较多、水动力条件差及降水较多的水体中微塑料污染严重,不同密度的微塑料在环境介质中赋存存在差异;微塑料毒性与其浓度、粒径、类型密切
为了在施工前检核斜拉桥设计图纸,提高桥梁施工监控过程中的数据处理效率,利用BIM技术对复杂桥梁结构进行精细化建模,并基于施工监测BIM模型+winform应用程序创建可视化施工监测系统。结果表明:通过碰撞检查找出了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窝工返工;基于全桥BIM模型创建可视化施工监测模型,提高了桥梁施工监控过程的信息化与可视化水平,可为桥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光电探测器是当前光电子产业核心元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光信号转换为可测量的电信号,在通讯转换、环境监测、视频成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半导体制造技术需求的提高,光电子器件趋向微型化、集成化、柔性化的发展态势日益明显。与此同时,由于受限于其物理性能和制造成本,基于传统半导体材料(例如硅基材料和III-V半导体)的摩尔定律即将失效。这时,新型的二维材料因具有原子级厚度、柔性和量
人类通过灰尘、空气颗粒物、饮用水和食物等多种介质日常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高生产量化学品,这些化学品的健康危害日益突出。尤其是当前全球老龄化问题严重,老年人群健康备受关注。大量的离体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曾被认为是安全的低剂量的环境污染物暴露,与人类生殖发育功能异常以及相关代谢疾病的发生有关。但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个别化学品或各类化学品的健康风险评估上,对多污染物暴露的联合毒性健康效应或交互作用的影响了解
高功率掺镱光纤激光器以其独特的高效、灵活、可靠、光束质量好等特性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是脉冲光纤激光器,由于其优异的高峰值功率,高单脉冲能量特性在军事、医疗、工业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论文围绕高功率脉冲光纤激光器实现的关键技术,以大模场掺镱光纤和激光器结构、性能为主要研究对象,设计了超大模场双包层掺镱光纤,搭建了皮秒脉冲种子源、纳秒脉冲种子源和高功率纳秒脉冲放大平台,解决了高功率纳秒脉冲面临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发作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突然、反复和短暂的功能失常是癫痫发作的主要特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引发运动、意识、感觉和行为等不同程度的失常。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与离子通道、囊泡运输和神经递质分泌、线粒体功能、免疫等密切相关。遗传因素是癫痫的重要病因,特别是儿童癫痫的重要病因。本论文对一个儿童癫痫家系进行遗传学研究,发现了儿童癫痫新的致病基因SCAMP
基于Ⅲ族氮化物材料的深紫外发光二极管(LED)具有体积小、低功耗、寿命长、波长可调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代替传统的紫外汞灯光源,在水、空气净化、表面杀菌、生物探测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材料内部位错密度较高、极化效应强、横磁模(TM)模式出光困难和载流子注入效率低等问题,目前深紫外LED的光输出功率和量子效率还较低。本文围绕以上关键科学问题,深入研究了大失配应力下氮化物薄膜材料的表面演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