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前入路(anterior approach)与后入路(posterior approach)手术治疗脊柱结核(spinal tuberculosis)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文献发表时限设置为建库日到2019年03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及利用搜索引擎检索涉及使用前入路和后入路治疗脊柱结核临床疗效比较的文献。两名有过meta分析经验的人员独立对所得的结果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获得符合条件的文献后,对所得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所提取的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本研究的评价指标包括:(1)手术时间;(2)术中出血量;(3)住院时间;(4)后凸畸形矫正率;(5)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6)骨性融合时间;(7)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矫正丢失度数。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文献共14篇,纳入患者数共1044例,其中前入路组477例,后入路组567例。对两组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后,后入路手术组在手术时间[MD=22.14,95%CI(7.88,36.40),P=0.002]、术中出血量[MD=121.24,95%CI(7.88,234.61),P=0.04]、后凸畸形矫正率[MD=-11.91,95%CI(-21.24,-2.58),P=0.01]、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MD=-5.23,95%CI(-8.42,-2.03),P=0.001]、骨性融合时间[MD=0.28,95%CI(0.06,0.51),P=0.01]、末次随访Cobb角矫正丢失度数[MD=3.24,95%CI(1.22,5.27),P=0.002]上均优于前路手术组。在住院时间[MD=1.24,95%CI(-0.51,2.99),P=0.16]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后入路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后凸畸形矫正率、骨性融合时间、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矫正丢失度数方面优于前入路手术组,在住院时间方面则前入路手术组与后入路手术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