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头潜鸭(Aythya baeri)的行为谱与行为节律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zl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头潜鸭(Aythya baeri)是世界极危物种,目前对其行为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主要针对青头潜鸭的行为开展,通过对其行为的详细观察记录,建立青头潜鸭的行为谱,了解青头潜鸭越冬期对不同栖息地的利用、不同栖息地的行为时间分配以及人为干扰对青头潜鸭的影响。研究前期首先对青头潜鸭的分布现状做了统计,青头潜鸭分布范围依然广泛,主要分布地点集中在中国中东部,一些重要分布地尚未建立保护区,加强对这些区域的研究和保护对青头潜鸭的数量恢复更有价值。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全事件记录法获取青头潜鸭在民权、江西的野外影像资料,建立描述性行为谱及PAE编码行为谱。行为记录中将行为分为个体行为(Individual behavior)、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r)、孵卵行为(Incubation behavior)三大类,共记录行为11类112种。基于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的PAE编码系统,对青头潜鸭的个体行为进行编码,共辨识和定义10种姿势8种环境,并按功能分为14类92种动作,最终形成青头潜鸭的PAE编码。基于对青头潜鸭行为的记录,2020年12月采用焦点取样法对河南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内越冬青头潜鸭进行行为观察。根据记录结果按照青头潜鸭对不同栖息地的利用率,将栖息地类型分为池塘、大水面荷塘和开阔水域分别进行行为分析。使用ANOVA和T检验比较不同栖息地行为之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表明,青头潜鸭的主要行为是休息(44.43%)、觅食(34.27%)、运动(9.04%)和整理(10.08%)。觅食和休息行为在不同栖息地存在极显著差异。池塘中的主要行为是觅食(50.07%),大水面荷塘中主要是休息行为(63.13%)。雌雄之间存在一定的行为差异,雌性觅食时间高于雄性,整理行为低于雄性,这种差异与栖息地有关。2020年4–6月及使用摄像探头记录青头潜鸭的孵卵行为和节律,结果表明青头潜鸭平均每天在巢时间21.35±0.35 h,每日离巢1–3次,离巢时间在1小时左右(76.68±7.01min),当受到干扰时离巢时间会增加。三种栖息地类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池塘中所受干扰程度最高,主要干扰源为钓鱼、行人和施工,大水面荷塘和开阔水域主要干扰为打渔船。人为干扰对青头潜鸭的影响较大。对青头潜鸭的保护中,应考虑到不同栖息地的生态作用,以及青头潜鸭对干扰的容忍程度,减少因施工造成的栖息地丧失,以更好地开展保护行动。
其他文献
植物在占领新的生态位的过程中,通常会改变部分性状来适应当前环境。这种改变可能不涉及DNA序列的变异,而是受母体遗传效应的影响,即环境影响的表观遗传可以从亲本传递给子代,影响子代的表型可塑性,产生跨代可塑性的现象。目前,针对表型可塑性及跨代可塑性的研究仅限于性状分析或表观遗传学解析,鲜有利用数量性状定位的方法定位调控表型可塑性及跨代可塑性的基因位点。本研究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设计两种光照环境,将不同
由城市化等原因带来的鸟类栖息地严重破坏,导致鸟类生物多样性不断下降,保护鸟类生物多样性具有紧迫性,而郊野公园具备一定的生态保育功能,是鸟类等野生动植物栖息较为理想的环境,郊野公园中鸟类栖息地的营建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为郊野公园鸟类栖息地营建,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明晰郊野公园和鸟类栖息地的相关理论基础,总括影响鸟类栖息的关键因子,归纳不同生态类群鸟类的生态习性,借鉴国内外案例中郊野公
与色彩单一的绿色园林景观植物相比,色彩丰富的彩叶植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未来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将趋于多元化,不仅包括植物品种的多元化也包括植物色彩的多元化。彩叶植物极大的丰富了城市园林景观层次、营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其观赏价值不容小觑。花青素是参与植物花色与果实颜色形成的主要类黄酮化合物,其含量的变化能直接造成植物叶色的变化。已知MYB、b HLH和WD40转录因子能形成三元复合物一起协同调控花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奶牛犊行为进行自动检测,有利于保障奶牛储备军的质量,促进智能化养殖模式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奶牛检测技术的现状,立足于奶牛场智慧化管理需求,对计算机视觉技术与深度学习方法在奶牛犊行为识别与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鉴于国内研究奶牛犊行为的研究样本较少,作者选择自己制作数据集,标注五大类数据:躺卧、挤头、吃食、饮水和站立,为本文奶牛犊行为识别准备合理
学位
萧绍圩区是我国最古老的圩区之一,人们依据自然基础,在这片咸湿池沼之上开荒、兴修农田,创立村落并营建城市。海塘、水网、闸堰坝设施组成了萧绍圩区水系统的三要素,以水利和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圩区聚落体系发育成熟,造就了山水相依、城乡和谐的国土景观。在城镇快速化的影响下,这种独特的传统景观风貌面临巨大的威胁,许多地区的地域性特征逐渐消失、景观风貌逐渐趋同,城市生态环境走向恶化。从风景园林学科的角度,探索区域传
再生纤维素材料具有独特的用途、出色的生物降解性,在包装、纺织、水处理、光电传感、物医学等方面都具有的潜在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基于离子液体双组分溶剂溶解纤维素后构建再生纤维素水凝胶材料,并探究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前景。通过研究添加水在纤维素溶液中形成的不同的流变特性揭示了纤维素溶液在反溶剂加入后的溶胶-凝胶转变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纤维素溶液初始粘度逐渐增大,在含水量小于4 wt%
为明确采用经高级厌氧消化工艺制得的城镇生活污泥产品在育苗过程中的应用潜力,丰富其在林业领域应用的可行性评估资料,本研究选取竹柳、欧美107杨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条为试验对象在平原沙地苗圃开展扦插育苗试验,选取国槐为试验对象在植物培养室开展盆栽播种育苗试验,两项试验均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其中扦插育苗试验设置3 kg·m-2、6 kg·m-2和9 kg·m-2共3个污泥施用量梯度,以不施污泥为对照
学位
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protease)是一类参与逆境胁迫例如低温、干旱、盐胁迫、植物免疫、种子萌发和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等多种植物生理过程的重要蛋白酶家族。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克隆获得了毛果杨PtCP5(Populus trichocarpa Cysteine Protease 5)基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首先克隆了毛果杨PtCP5基因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