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国工业及医疗水平的发展经验表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对一国产业结构升级、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以及医疗改革实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医疗保障水平的高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国内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逐渐饱和、外资企业进军力度加大的趋势下,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依靠组装生产以及关系营销的传统发展模式正迈入瓶颈期;另一方面,我国医疗器械价格虚高的现象非常普遍,势必影响我国医疗改革的实际效果。这两大现状都从根源上对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价格问题的研究提出了现实需求。本文将以我国医疗器械价格形成机制及医疗器械价格影响因素为研究突破口,对典型医疗器械产品的定价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定量的研究,探索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合理发展;为医疗改革提供更高效产业配套的政策思路。本文在第一章导论中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据此确定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思路。并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明确并量化当前国内市场医疗器械采购价格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医疗器械价格形成机制的政策建议;第二章立足于经济学当中的价格理论,整理总结医疗器械价格形成机制的类型、内容及其影响因素,概括我国现行医疗器械价格形成机制并判断其与经济体制、医疗机制、产业发展水平的契合度,为之后三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做铺垫;第三章首先对医疗器械做市场特征分析,主要通过信息不对称、资产专用性与渠道共用性、垄断定价与锁定效应,以及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产销特点四个方面来解释我国医疗器械的价格问题和定价现象。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分析的重点,第四章利用产业价值链分析工具对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在生产、流通、销售三个环节做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的细分,通过对价格数据的分析找到导致我国医疗器械采购价格不合理的关键因素,并初步提出通过发展相关产业和培育研发创新能力打破进口产品的垄断定价权;通过加强政府监管与建立价格信息披露机制杜绝广泛存在于医疗器械价值链采购环节的“权力寻租”现象的主张。在此基础上,第五章以大量实际交易的价格数据为依据,通过计量回归的方法,对第四章提出的各个产品环节影响医疗器械采购价格的关键经营因素加以量化处理。并通过模型回归衡量各因素对医疗器械采购价格的影响程度,用以明确政策建议的重点。基于前五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在第六章中通过对本土中小型医疗器械公司的案例分析,倡导医疗器械企业推行产销一体化以及规模化经营。此外,为我国政府针对医疗器械进行价格管制提供依据,并提出完善我国医疗器械价格形成机制的政策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