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几年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许多高校都在建设自己的校园数据中心。建设校园数据中心可以整合资源,减少学校在运行环境、维护人员等方面的重复投资;整合运行平台,实施有效的安全防护与管理;整合数据,提高应用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可以方便进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和数据挖掘。校园数据中心部署着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园卡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等大量关键应用,托管着几十台甚至上百台各种品牌、型号的服务器系统,可以说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CERNET2的开通使校园数据中心成为一个IPv4、IPv6混合的由大量异构的软硬件系统构成的复杂的IT环境,要保证各种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需要有良好的管理,这依赖于先进的管理理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合适的管理工具。 论文从如何有效管理校园数据中心的角度出发,对当前的IT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进行了研究,将计算机网络管理理论和ITIL服务管理最佳实践理论相结合,借鉴OSI参考模型分层的思想,提出一个分层的校园数据中心管理模型。将校园数据中心管理的IT资源分为:环境系统、网络系统、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应用系统6个层次,将对这6个层次的管理分为可选择的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变更管理、问题管理、发布管理、服务质量管理、费用管理、能力管理、可用性管理和持续性管理等。该模型对校园数据中心这一复杂IT环境要管理的内容、被管理的组件及其层次关系给出了一个清楚的划分,明确了相互关系。基于该模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支持IPv6、可全面管理校园数据中心各个层次的IT资源、提供IT服务管理功能的管理系统。实现的功能有: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和文档管理。管理系统的开发运行环境是Linux操作系统、Apache Web服务器、MySQL数据库、C、PHP和Perl编程语言,PHP用于管理服务器Web管理界面功能的实现,Perl和C用于实现具体的管理功能。 论文设计了一个告警信息过滤算法来减少故障风暴时发送的告警信息数目和重复的告警信息,采用改进的划分和选择最大互关联启发式算法进行故障定位与诊断。设计了一个随机重传算法解决性能管理中大量采集数据并发到达管理服务器可能产生数据丢失的问题。给出了一个主机资源利用率综合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初步的试运行表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论文的校园数据中心管理模型和设计的管理系统对企业数据中心、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