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70%-80%,且对现行放疗和化疗又不够敏感,因此NSCLC的治疗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某些基因活性的改变及其表达产物在肿瘤的侵袭、转移和预后等一系列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由于肿瘤细胞某些基因活性及表达产物的改变,从而导致了机体对肿瘤免疫的改变。而机体对肿瘤免疫的改变导致了肿瘤的发生。因此,探讨肿瘤生成与肿瘤免疫的关系,并研究以肿瘤免疫为靶点,进而阻断肿瘤的发生与进展,具有十分重要临床意义及应用前景。B7家族中的B7-2和B7-H1二者通过与不同的受体相结合从而导致机体对肿瘤免疫的失效,这在许多肿瘤中已经得到证实。我们的实验目的是研究B7-2和B7-H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关系。材料和方法1、材料来源选择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胸外科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期间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60例,均有明确病理诊断,全组无合并病毒性肝炎、糖尿病及自身免疫病的病例,均未接受放化疗。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20例正常组织标本做对照。2、主要试剂兔抗人B7-2多克隆抗体,兔抗人B7-H1多克隆抗体均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P试剂盒(一抗为兔来源的免疫组化试剂盒工作液)由美国ZYMED公司提供,DAB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实验方法每例标本常规石蜡连续切片2张,分别作B7-2免疫组化SP法染色和B7-H1免疫组化SP染色各一张;2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4、结果判定标准B7-2蛋白结果判定B7-2以细胞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表达。每例标本均在10X40倍光镜下随机观察10个视野,在每个视野计数100个肿瘤细胞中的阳性细胞数,然后取其平均值,用百分率(%)表示。具体如下:首先将染色强度打分:无色为0分、浅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然后根据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打分:肿瘤细胞内阳性细胞≤10%为1分(+)、11-50%为2分(++)、>50%为3分(+++)。两者乘积≤3分为免疫组化反应阳性。B7-H1阳性染色的分级同B7-2。5、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对病例组和对照组B7-2和B7-H1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相关方法,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B7-2,B7-H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1)B7-2在正常肺组织的细胞浆呈棕黄色染色,而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内表达强度减低,两者差异显著(P<0.05)。(2)B7-H1在正常肺组织的细胞浆呈棕黄色染色,而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内表达强度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显著(P<0.05)。2、B7-2,B7-H1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1)根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和病理分期等参数不同,B7-2的阳性表达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2)根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无淋巴转移,B7-H1的表达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和年龄等无显著差异(P>0.05)。3、B7-2表达与B7-H1的关系B7-2和B7-H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B7-2和B7-H1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表达有显著的差别。2、B7-2的表达在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淋巴转移和病理分期等参数无显著差异;B7-H1表达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和病理分期等参数无显著差异,但在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显著。3、B7-2和B7-H1的表达存在协同作用,两者共同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