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史的发展引导研究者将目光转向社会群体和下层民众,让历史研究者能够更加关注人的本身。近二十年来,学界对宗教的关注和讨论比较多,宗教研究大有兴盛之态,相关的宗教结社、民间信仰等相对边缘的研究方向也获得了很大的拓展和深入。本文作为对宗教结社的一项研究,立足于民国时期(1912年—1937年)各方面力量在历史进程中对道门团体的影响,试图从社会整体演变视角下给出自己对于民国道门历史的解读,同时以道门为媒介,反向追溯,得出对于民国时期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的一些新认识。不论在政府组织构成还是社会控制方面,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之间都有着很多截然不同或者一脉相承的成分。北洋政府时期,民间团体组织和私人结会结社活动相当活跃,一方面得益于官方的认可,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源于北洋政府各自为政和混乱的权力交替造成的政治真空,这种局面使得各方政治势力对于加强社会控制毫无余力。正是由于当时的政府服务、保护和控制几乎停滞,北洋政府统治的十余年时间才成了道门团体发展的黄金时期。国民党执掌权柄之后,各方势力达成和解,进入相对统一稳定的和平状态,于是国民党加强社会控制的野心逐步膨胀,随着中央政权力量的逐步积聚和释放,社会团体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就被一步步压缩了。在思想文化方面,现代化思潮主导下的反宗教和反迷信潮流早在民国初期就有了浩大的声势,进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后,为了重塑现代化的国民,实现训政纲领,国民政府主导了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在重重的社会改造运动完成之后,道门团体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也被逐步改造了,尽管如此,塑造现代化国民的努力并未获得完全的成功,“迷信”也从未真正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