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以前,很多教师把“教师干的是个良心活”这句话奉为至理,认为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并且逐渐发展为一种科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行有效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也产生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怎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怎样真正把这种思想付诸实施还是目前许多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怎样才能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这仍然是许多一线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因为教学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合作形式化、虚假化;用语文习题的训练代替语文学习……这些现象都说明:继续深入思考有效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是以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为标准的,如果学生学到了或学明白了,就是教学有效益,否则,课讲得再好,再认真,教学也是无效的。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逐渐认识到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实施有效教学,教师不仅要在知识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如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坚持写教学反思力,而且还要思考怎样才能把各种教学方法付诸实践,为我们平常的教学所用。本研究是立足于当今的国际背景之下,通过对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而提出的一些策略。总之,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是看这堂课的主体之一:学生的发展与否。如果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学到了知识,受到了启发,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得到了发展,它就是一堂好课。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需要从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育机智、教育手段和课堂细节等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和思考,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要尽量考虑到位,我们在课堂上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尽量在课堂上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确保课堂三维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