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公交运营系统的车辆配置和行车计划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ne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绿色环保且运营成本较低的新型车辆,电动公交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共交通,以解决城市污染以及能源消耗等问题。随着电动公交的推广,大多数城市会存在电动公交和燃油公交混合运营的情况,如何对混合公交运营系统进行合理的车辆配置以及行车计划编制成为关键问题。混合公交运营系统的运营状况与车辆配置和行车计划紧密相关,但目前对混合公交运营系统的车辆配置和行车计划问题研究较少,尤其缺少结合数据分析的优化研究。因此,本文基于IC卡数据进行线路特性分析,结合大站快车策略对混合公交运营系统的车辆配置以及行车计划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基于IC卡数据对北京某条公交线路从线路、站点、乘客以及运行状态等多个维度进行特性分析,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掌握线路整体特性;文章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站点进行聚类分析,从集散量、乘距以及通勤情况等方面将站点分成5大类,其中集散量较大、平均乘距较远的站点作为后续大站快车策略的备选站点。另外,文章还分析了线路客流与车辆运行稳定性间关系,结果表明:公交运行稳定性与站间距和乘客集散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次,本文构建了混合公交运营系统车辆配置模型以及大站快车与全程车协调运营的混合公交运营系统车辆配置两种模型。模型中以最小化运营成本和乘客成本为目标函数,考虑了车辆数目、断面客流量、大站快车站点数量、碳排放量以及电动公交续驶里程等作为约束条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并分析了电动公交渗透率对混合公交运营系统总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电动公交渗透率对混合公交运营系统总成本具有较大影响,渗透率在0.5至1之间时混合公交运营系统的总成本较低;同时在混合公交运营系统中加入大站快车与全程车协调运营的策略能够有效地降低系统总成本和乘客的平均出行时间。最后,将车辆配置与行车计划问题相结合进行研究,构建了混合公交运营系统车辆配置和行车计划协同优化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加入了大站快车服务。模型中以最小化运营成本和乘客成本为目标函数,考虑了发车间隔、满载率、车次衔接、衔接时间、车辆数目、碳排放量以及电动公交续驶里程等作为约束条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结果表明:公交车辆配置问题在考虑行车计划后不仅能够得到具体的行车计划编制方案,而且还能减少所需的车辆数目;同时混合公交运营系统中电动公交渗透率在0.5至1之间时总成本较低。
其他文献
实际生活中,人们在中短距离出行中通常会选择自行车,但由于骑行者长期暴露在户外环境中,极易受到诸如降水、高温、低温、强风等天气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天气因素对自行车出行量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现有文献主要运用基本统计分析或传统回归模型研究天气因素对出行量的影响。据此,本文基于华盛顿Capital Bike的刷卡数据,系统研究了不同时间周期、出行距离、行程时间下天气与自行车出行量的关系,并构建时空效
公铁联运是我国发展综合运输战略和物流模式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完成信息的对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式联运。而信息及资源的共享有助于优化运输结构,增强不同运输组织间的协同作用,实现联运过程中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衔接,为联运的流畅性创造有利条件。但是,公铁联运过程涉及的主体众多,信息分布相对分散,且不同组织间信息相对孤立,如何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建立更加高效灵活的运输流程有待进一步研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集装箱多式联运以其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特点得到迅猛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作为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一种重要形式,将海运与铁路两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有效结合,成为当下热门的运输组织方式。海铁联运港口作为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关键枢纽,在整个海铁联运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铁联运集装箱的换装均在港口内完成,港口内部的设备配置关系着海铁联运作业的整体效率。集卡
盾构隧道是目前我国地下轨道交通的主要结构形式,其关于地震安全性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当前,针对隧道抗震性能的研究依然集中在隧道横截面方向,而纵向抗震研究相对不多;近年来隧道纵向抗震逐渐受到重视,出现了一些新的抗震计算方法,但各方法之间的对比研究依然比较缺乏;此外对于地下工程抗震而言,采用不同的地震动输入方法可能会对计算结果有很大影响。为此,本文探寻了较合适的地震动输入方法,利用自编程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突飞猛进,交通运输体量也水涨船高。在此大背景下,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了我国重点建设发展的焦点之一。目前全国铁路桥梁总里程已超过14万公里,其中重载铁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朔黄铁路,承担了重要的货运任务。近年来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运量需求,朔黄铁路开展扩能改造项目,轴重增大、运行密度提升,使得沿线桥梁长时间在高负荷下工作,疲劳劣化加快,严重威胁到车辆与桥梁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与城市公共交通资源供应不匹配导致了城市交通拥堵频发。人们对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已研究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扩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性能。并且,由于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交通系统技术故障和人为灾害等造成的网络故障也是对城市交通系统性能的影响很严重,会显著降低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能,并对城市社会经济生产、居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网络中一个节点的失效影响可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人口持续增长,职住分离带来的通勤出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早晚高峰时段,区域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压力大,已无法充分发挥疏解出行需求的骨干作用。针对此问题,已有城市交通管理者提出对轨道线路进行调整。轨道线路调整后,区域出行网络发生变化,对沿线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将产生影响。本文针对城市轨道线路调整下的通勤出行方式选择问题,在分析总结既有出行行为研究成果和不足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通勤出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对桥梁跨越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传统两塔悬索桥难以满足需求的同时,大跨度三塔悬索桥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江河流域陆续修建了多座大跨度三塔悬索桥。相比结构简单的传统两塔结构,三塔悬索桥由于多了中塔和主跨,其结构特性发生了改变,想要三塔悬索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必须对其力学性能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悬索桥的特点是其几何非线性强,需要对其主缆精确的找形。本文使用基于分段悬链线理
断层破碎带是山岭隧道修建过程中常见地质,隧道在穿越断层破碎带时经常会发生变形量过大,导致隧道在修建过程中出现初支侵限甚至坍塌,大大增加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施工成本,因此对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影响带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及变形控制标准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为后续的类似工程做出参考。本文依托东天山特长公路隧道穿越F2断层破碎带大变形段,对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台阶法施工时初支变形机理及变形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拼车在不增加城市基础设施负荷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车辆运力,提高车辆座位利用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人们提供高效的出行服务。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拼车出行成为可能。在拼车模式下,如何提高乘客总体出行效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现有关于打车服务的研究分为两类:一对一模式和多对一模式,多对一模式即拼车模式。一对一模式下,针对请求与车辆动态匹配策略的研究很多,但拼车模式下的相关研究还存在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