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常规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经常提及的一个问题,他以规则为导向,发生于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中。课堂常规简单归纳为,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教师课堂常规管理行为指教师的行为必须发生在“课堂”环境之中,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管理。老师的这一管理行为,不仅起着规范幼儿行为的作用,而且其管理行为将对幼儿的思想道德产生一定影响。笔者以研究幼儿教师的课堂常规管理行为为切入点,深入到幼儿园中,对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记录。笔者将资料根据具体情境整理为教师的预防性课堂常规管理行为和教师课堂常规处理行为。Vernon F. Jones&Louise S. Jone和李森和潘光文都曾用过此类划分方法。Vernon F. Jones&Louise S. Jones曾明确提到,课堂管理的任务就是预防和解决违纪行为。预防性课堂常规管理行为是指教师发出的课堂常规管理行为发生在违纪行为发生之前,目的在于预防幼儿违纪行为的发生;课堂常规处理行为是教师对已经发生了的违纪行为所进行的处理。笔者整理的资料,将分类建立在具体情境中对预防或者处理行为的侧重上。在教师对幼儿的预防性课堂常规管理行为和教师课堂常规处理行为中,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幼儿对自身行为管理不足的管理,二是针对幼儿与同伴间的冲突的管理,三是针对幼儿对教师指令行为的管理。笔者划分的依据在于李德显在《课堂秩序论》中指向自身和指向他人的分类。由于集体教学活动中只存在三种人物关系,即幼儿与自身,幼儿与同伴,幼儿与教师,所以笔者的划分依据在于此。笔者将观察选取的21个实例放入了论文当中。笔者是在2013年9月初进入A幼儿园进行调研的,在调研期间,共观察了87个集体教学活动,记录了四个班的集体教学活动,即小班(3-3.5岁),中班(3.5-4岁),大班(4-5岁)和大大班(5-6岁),访谈了6位老师,共记录了400多页的观察笔记(观察记录表,见附录一),30多页的访谈记录。笔者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运用了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的观察方式,以相机拍摄和速记的形式进行记录,通过对老师进行访谈,整合而得以对“幼儿教师课堂常规管理行为”进行分析。笔者根据教师采用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划分,将预防性课堂常规管理行为分析为:运用常规口令的方式,运用故事、游戏的方式和以嘱咐、解释的方式;将课堂常规处理行为分为:运用商量、理解方式,运用提醒方式和运用榜样方式,并对幼儿违纪行为:幼儿对自身管理行为的不足,与同伴间的冲突和对教师指令执行的不足作了分析;笔者还对教师课堂常规管理行为在幼儿层面和教师层面的意义进行了揭示。在幼儿层面,幼儿教师课堂常规管理行为有利于幼儿良好品德和积极情感的养成,在教师层面,反映出了教师尊重幼儿、关爱幼儿和与幼儿心灵层次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