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分析儿童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总结其临床特征。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RSV肺炎患儿。(1)依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中重症肺炎的标准,将患儿分为重症组与普通组,对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治疗、转归及出院后随访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重症RSV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征。(2)将明确RSV亚型的患儿分为A、B两组,比较其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亚型感染临床特征。(3)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U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研究结果:1.纳入研究的248例RSV肺炎患儿中,≤2岁者194例(78.2%),男女比为1.9:1,全年均有发生,冬秋季发病率最高(82.2%)。2.按病情严重度分组,重症组111例(44.8%),普通组137例(5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性别、喂养方式、特应性疾病家族史、发病季节上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年龄(≤6月龄)、早产、基础疾病、个人特应性疾病史、母体孕期糖尿病、有兄弟姐妹、混合感染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中性粒细胞比例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为42.4(30.0-56.0)%、血小板计数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为364(275-475)×109/L,均较普通组升高(P<0.05),而两组白细胞计数、CRP、ALT、AST、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月龄(OR=2.763,P=0.010),早产(OR=3.577,P=0.008)、基础疾病史(OR=25.006,P<0.001)、特应质(OR=3.381,P<0.001)、母体孕期糖尿病(OR=14.174,P=0.031)、混合感染(OR=2.983,P=0.00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OR=3.571,P=0.003)为重症RSV感染的危险因素。3.两组患儿均出现咳嗽(100%),其次以发热(82.3%)、喘息(69.8%)为主要表现,15.3%患儿伴有腹泻症状。重症组喘息、呼吸困难者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组(89.1%vs 54.0%,80.1%vs 0,P<0.001)。影像学上,两组均以肺部斑片状阴影为主要表现(65.7%vs 56.9%),重症组可见大片实变影(7.2%vs 0)、小叶间隔增厚(3.6%vs 0)及支气管壁增粗(4.5%vs 0)表现。4.两组共有108例患儿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43.55%),其中75例(30.24%)为双重感染,33例(13.31%)为多重感染;合并细菌检出率(81/248,32.66%)高于合并病毒检出率(28/248,11.29%)。在合并细菌检出中,流感嗜血杆菌最常见(36/248,14.52%),肺炎链球菌(26/248,10.40%)次之;合并病毒检出中,EB病毒占比最高(13/248,5.24%);合并非典型病原体中支原体(19/248,7.66%)最常见。与单一感染相比,混合感染患儿易发生呼吸困难,CRP水平较高,接受氧疗、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比例较高,住院时间较长。5.重症组出现呼吸衰竭者74例(66.7%),肺不张3例(2.7%),胸腔积液2例(1.8%),气胸1例(0.9%);继发代谢性酸中毒2例(1.8%),中毒性脑病3例(2.7%),其中1例同时并发脓毒症、中毒性肠麻痹(0.9%)。6.重症组75例(67.6%)患儿需要氧疗,其中,鼻导管氧气吸入者65例(58.6%),机械通气10例(8.9%)。重症组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高于普通组(9.9%vs 0,62.1%vs 21.2%,56.8%vs 38.0%,P<0.01)。抗生素使用方面,两组均以单一用药为主(47.8%vs 46.5%,P>0.05),重症组二联用药比例高于普通组(9.0%vs 1.5%,P<0.01);单一用药中,重症组头孢菌素类使用率最高(21.62%vs 9.49%,P=0.008),以三代头孢为主(12.61%vs 3.65%,P=0.008);普通组大环内酯类使用率较高(18.25%vs 16.22%,P=0.064),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联用药中,以头孢菌素类联合大环内酯类使用率最高(5.41%vs 0.73%,P=0.047)。228例(91.94%)患儿达出院标准,好转出院,20例(8.06%)未愈自动出院,无死亡。重症组住院天数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为7(6-9)天,普通组为5(4-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因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更换,137例患儿电话号码缺失,故仅对2017-2018年入组的111例患儿进行电话随访,99例随访成功,其中出院后1年内再次喘息发生率为22.20%,喘息反复发作发生率为13.13%,由医生诊断为支气管哮喘者占4.04%,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58例明确分型的患儿中,RSV-A感染50例,RSV-B感染8例,两组临床症状及疾病严重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A感染组有兄弟姐妹者比例、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比例高于RSV-B组;而RSV-B组ALT水平高于RSV-A组。研究结论:1.本研究显示,①≤6月龄、②合并早产、③基础疾病、④特应质、⑤母体孕期糖尿病、混合感染为重症RSV感染的危险因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为重症RSV感染的预测因素,而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不能很好地反应疾病严重度。不同亚型RSV感染所致疾病严重度无显著差异。2.重症RSV肺炎易出现喘息、呼吸困难表现,易发生呼吸衰竭,疾病负担更重。3.多数RSV肺炎患儿预后良好,少部分日后可发生反复喘息,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