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与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思想交锋中,根据革命斗争需要提出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与科学理论指导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理性认识,即是无产阶级在正义的立场上,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的宣传教育。灌输教育曾经在我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设政权的过程中取得辉煌成就,然而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当代人民生活的富足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人们思想求知的路径发生革命性变化:被动的、程序化的灌输方式逐渐被主动的、多样化的自动吸纳方式取代。灌输理论因而常被视作一种生硬强迫的外在施压方法被否定,然而又由于其程序简单、方法简便,且已成为传统而被延续,这种现实与传统的矛盾使灌输理论在当代陷入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在澄清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本质内涵基础上,厘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认识误区,探讨在当代理论和社会变迁冲击下,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发生的发展,并探索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规范研究方法,首先厘清了国内外关于灌输理论的几个争议问题和几种错误论调,否定了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无产阶级在自身某一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必须使用的特定的一种教育方法的观点,批判了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过时论”、“无用论”、“强制论”;其次,回归经典作家原著,追溯灌输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根源,挖掘了灌输理论的本质内涵。在深刻分析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渊源和形成过程基础上,梳理总结建国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灌输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试图表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愈加凸显生命力。本文详细考察了当代社会变迁颠覆了人们一味接纳的思维模式以后,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实现方式在当代中国变迁情况,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危机与认同,最后探讨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应用,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当代中国实现思路的创新和实现路径的探索。以期解决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灌输理论如何发展、内容如何确定、主体如何明晰、方法如何运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