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员急性骨骼肌损伤在运动医学中是常见病、多发病,急性骨骼肌损伤后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将会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寿命构成威胁。目前,运动员急性骨骼肌损伤后疼痛的治疗,仍然是困扰运动医学界的难题之一。急性骨骼肌损伤后的治疗方法很多,有中药、按摩、针刺、封闭、理疗、非甾体抗炎药(NAIDS)等。特异针刺疗法是借鉴祖国医学“齐刺法”理论与“阿是穴”原理而独创的一种针刺疗法。2006级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已经从疼痛物质角度对特异针刺的疗效进行了验证,本实验是对特异针刺疗效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目的:实验采用特异针刺疗法和偱经取穴针刺疗法,对2008、2009年急性下肢肌肉损伤的体育高考生施以治疗,然后从疼痛、压痛、功能活动、肌肉力量的角度进行评价,从而证明特异针刺在治疗急性下肢肌肉损伤引起的疼痛方面优于偱经取穴针刺疗法。 方法:急性下肢肌肉损伤的体育高考生33名随机分为两组,A组:特异针刺组;N组:循经取穴针刺组;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疗程前和疗程后各收集一次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特异针刺组和偱经取穴针刺组在5次治疗后与治疗前通过疼痛、压痛、肌肉力量、功能活动、视觉模拟评分尺(Visual analog scale,VAS)五项指标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特异针刺组优于偱经取穴针刺组。 结论: ①特异针刺疗法对于各具体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特别是在降低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偱经取穴组,短时间内镇痛的效果明显。因此通过特异针刺治疗可以加速瘀滞积血的排出,促进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由于周围血管、神经、软组织受到压迫而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从而达到祛瘀生新、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目的。 ②与特异针刺相比,传统的偱经取穴针刺对急性损伤症状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从短期来看,其在治疗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上存在一定的局限。从进行比赛角度来考虑,运动员参加比赛需要在短时间内镇痛并且保持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偱经取穴达不到这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