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条锈病是由小麦条形柄锈菌(Puccima striiformisf.sp.tritici)引起的一种气传性病害。由于生理小种的易变性,使得品种抗性频繁丧失,特别是近几年抗条锈病基因Yr26抗性的丧失,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对培育小麦抗病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云麦53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和抗病性,在西南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冬小麦品系94异-15全生育期高抗条锈病,但至今尚未有其抗病性遗传分析的报道。本研究对辉县红(感病)/云麦53和辉县红/94异-15群体进行条锈病抗性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以期解析云麦53和94异-15的抗性遗传机制,主要结果如下: 1.利用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29(CYR29)对云麦53与辉县红杂交后代F1、F2和F23群体进行接种,分析表明,云麦53携带1个位于1B染色体显性抗条锈病基因,暂命名为YrYM53,与其连锁的分子标记分别为Xbarc61、Xbarc240和AF1/AF4,遗传距离为3.3 cM、3.9 cM和7.6 cM。根据基因来源和抗谱分析表明,YrYM53不同于1B或1BL/1RS染色体已知的抗条锈病基因Yr9、Yr10、Yr15、Yr24/Yr26和YrCN17,可能是一个新的抗病基因。 2.利用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29(CYR29)对94异-15/辉县红杂交后代F1、F2和F23群体进行接种,分析表明,94异-15对条锈菌的抗性由1个显性基因控制,并暂命名为Yr94yi-15。利用1126对SSR引物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发现位于2BS染色体6对引物,在双亲和抗感池间存在多态性,分别为Xbarc349、Xcfa2043、Xbarc1027、Xbarc18、Xbarc55和Xwmc24,与抗病基因Yr94yi-15的遗传距离分别为9.8 cM、5.6 cM、22.1 cM、28.9 cM、34.2 cM和40.7 cM。由于缺少足够标记,该基因与Yr41(YrCN19)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