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O基因对A172细胞的生物功能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wolfwolf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构建脂肪量与肥胖相关基因(FTO)瞬时低表达和稳定高表达的人脑胶质瘤A172细胞株,研究FTO在体外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功能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  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FTO基因在A172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分别应用siRNA瞬时转染技术和重组质粒转染联合G418筛选的方法,构建FTO瞬时低表达和稳定高表达的A172细胞株,按不同分组标记为:正常组A172细胞、阴性转染组A172/NC细胞、低表达组A172/siRNA细胞、空质粒组A172/PC细胞和高表达组A172/FTO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验证各组转染效率;通过CCK-8法、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FTO不同表达的各组中A172细胞的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能量代谢;采用克隆形成法检测FTO对A172细胞放射敏感性的调控,免疫荧光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初步探讨FTO对受照后A172细胞内DNA损伤及损伤修复相关蛋白的影响。  结果:  FTO蛋白在A172、U373、U251、U87等多种人脑胶质瘤细胞内均表达,且以细胞核内分布为主。成功构建FTO低表达和高表达的A172细胞,并经Western blot法验证,FTO-siRNA1转染72h后FTO蛋白表达较NC-siRNA转染下降(58.170±1.103)%, A172/FTO细胞内FTO表达较A172/PC细胞增加(67.314±1.017)%。干扰FTO基因表达能显著抑制A172细胞的增殖、诱导A172细胞发生G1期阻滞、促进A172细胞发生凋亡;同时促进p53活化,调控能量代谢相关蛋白使GAPDH蛋白表达下调, HSL、p-HSL蛋白表达上调。FTO低表达还能显著降低A172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一方面增加电离辐射引起的γ-H2AX foci数目,另一方面调控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表达使Ku80和p-p95/NBS1蛋白下调,Rad50和p38蛋白表达上调。FTO高表达对A172细胞生物功能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与低表达结果基本相反。上述所有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TO蛋白在A172、U373、U251、U87等多种人脑胶质瘤细胞内均表达,且以细胞核内分布为主,胞质中分布较少。FTO基因参与人脑胶质瘤A172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并能通过改变p53磷酸化水平对人脑胶质瘤A172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进行调控。FTO是一种辐射抗性基因,能显著改变A172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FTO能调控电离辐射引起肿瘤细胞的原发性损伤、改变照射后DNA损伤修复和参与p38信号通路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感染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70例药疹患者(其中重型药疹21例)及7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HV-7DNA阳性率及载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HV-7 IgM水平。结果:70例药疹患者HHV-7 DNA阳性率(81.43%,57/70)高于健康对照组(61.43
背景:癌症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其发生发展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而慢性炎症则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1863年,Rudolf Virchow发现肿瘤组织中存在一定量白细胞,由此将炎症与肿瘤联系起来,并提出炎症是肿瘤发生的原因。胃癌(GC)是全球第四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GC引起的肿瘤性死亡在全世界肿瘤性死亡排第二。我国胃癌患者基数大,因此对于胃癌的治疗任重道远。胃癌与慢性胃炎关系密切,因此,我们是
目的:评价微血管减压术(mico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和半月节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PRT)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髓过氧化物酶、胆红素、甲状腺功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评估冠心病(CHD)高危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评价冠脉造影指征以进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脑血管病导致脑损害所引起的获得性智力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目前对于该类疾病的认知功能判定及药物研发依然是研究的热点。  丁苯酞
研究目的:  对比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手术系统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机器人辅助全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研究方法:  搜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