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建筑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因子,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传统建筑景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文化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丰富而多样,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环境的文化自然会影响到传统建筑景观文化区的构成,并使得传统建筑景观呈现出风格各异的表征。本文借鉴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将传统建筑景观文化区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试图通过中国建筑史与文化地理学的交叉研究,从新的角度解读传统建筑景观文化区的构成、表征及区域文化特质等相关问题。本文引入文化地理学中文化区的概念,从其构成方式入手,分析了多变的景观物质文化因子与非物质文化因子类型,通过二者交织在一起,使景观的文化内涵既有单纯传承性更有多样复合性。通过景观文化因子的类型分析,进而对景观文化丛的内、外结构与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深入剖析了景观文化区的构成基质。依据建筑景观文化丛的特征及传统建筑文化在不同区域间的迥异文化特质,本文将中国传统建筑景观主要分为北方、扬子、西南和东南四个文化区。在这四个文化区里,传统建筑景观展现出风格独特、姿态万千的文化意蕴与景观表征。同时,通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发展,在各个文化区的大范围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亚区及其内部的文化核区。本文通过对于景观文化区表征的剖析,揭示了传统建筑景观的地域性与文化交织而产生的独特建筑景观形态。由于传统建筑景观文化区因具有“能指”(表征)与“所指”(区域文化)内容而产生独特的文化符号,蕴含着独有的语言关系,即“语义”(文化)与“信号”(景观)的同构互动。因此,各文化区的建筑景观构成了形姿各异的意象,使不同区域的文化通过建筑景观展现出自然意识、政治礼制以及宗教信仰的差别。同时,建筑景观亦成为各文化区环境空间感应反馈的媒介、地方文化认同感的表意对象以及强烈的乡土归属感的需求介质。是文化与景观巧妙融合所带来的独特心理与行为感受,具有寄情的符号功能。总之,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对中国传统建筑景观的景观文化因子、景观文化丛以及景观文化区的构成及表征进行分析,并通过传统建筑景观文化区作的符号特质分析其隐含的语言关系及意象和功能,从而对传统建筑景观文化区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