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菌核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及其治理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hc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日葵菌核病是危害向日葵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过,对向日葵产量有严重影响。目前,对该病的防治主要是施用化学药剂,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然而,在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区向日葵菌核病发生却逐年加重。本文监测了采自内蒙古、新疆和甘肃发病严重地区的向日葵菌核病菌对腐霉利、氟吡菌酰胺、多菌灵的抗药性;室内筛选了向日葵菌核病菌高活性的单剂与复配增效剂,明确了对向日葵菌核病菌无交互抗性的药剂。主要结果如下:1.向日葵菌核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0株向日葵菌核病菌对腐霉利的EC50分布在0.0331~0.9673μg/m L之间,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29倍,其EC50平均值为0.1302±0.0617μg/m L;检测到赤峰地区两个抗药性菌株,抗药性菌株频率为4.26%。100株向日葵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EC50范围0.0300~2.5338μg/m L,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84倍;氟吡菌酰胺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敏感性基线为(0.1417±0.0775)μg/m L,以敏感性基线为标准,内蒙古赤峰地区已检测到3株中抗菌株,抗性比例为6.3%;1株低抗菌株,抗药性比例达8.3%。区分剂量法检测到内蒙古通辽地区、内蒙古赤峰地区、甘肃六坝地区和新疆地区的病原菌对多菌灵以中抗菌株为主,占比分别为81%、59.6%、66.7%和58.3%,通辽地区和六坝地区未检测到高抗菌株;赤峰地区和新疆地区检测到高抗菌株,抗性比率分别为6.4%和8.3%;内蒙古五原地区以低抗菌株为主,占比75%,中、低抗菌株各占12.5%。2.向日葵菌核病菌抗药性菌株的治理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中咪鲜胺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EC50为0.0261μg/m L,其次为已唑醇、烯唑醇、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嘧菌酯活性最高,EC50为0.0230μg/m L,其次为氯啶菌酯、丁香菌酯和肟菌酯;酰胺类杀菌剂氟吡菌酰胺对病菌的活性最高,EC50值为0.0278μg/m L。其它类型的杀菌剂中嘧霉胺、噁霉灵和腐霉利对向日葵菌核病菌活性高于百菌清。用EC95的药剂浓度处理菌丝,菌核产量抑制率达89%以上,其中嘧菌酯和百菌清的活性最高;单菌核重量抑制率在73.29%~100%之间,嘧菌酯的抑制率最强。各个药剂均不影响菌核萌发。氟吡菌酰胺与腐霉利按照1∶9~9∶1的比例,各复配剂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对抑制菌丝生长的增效作用以3∶7的复配药剂效果最为显著,增效系数SR为9。所筛选到的复配药剂可治理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菌株。向日葵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与腐霉利、啶酰菌胺、咯菌腈、多菌灵这四种杀菌剂之间不具有交互抗药性。
其他文献
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 Ohmachi & Matsumura, T.emma)隶属蟋蟀(Grylliade),油葫芦属(Teleogryllus)。作为一类在中国分布比较广泛的昆虫,黄脸油葫芦由于个体比较大,
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已被应用在医学、生物分子传感、化学等诸多领域。但由于金属在可见光波段吸收损耗很大,限制了它的应用。通过优化器件本身的
原子激发态的光电离截面指的是光子和原子相互作用时,原子由某一个激发态能级发射出一个电子的概率。光电离截面是光电离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特征参数,光电离截面在等离子物理
约瑟夫森结是一种高度非线性的超导电子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克服单结器件的输出功率小、耦合效率低等问题,可将多个约瑟夫森结用传输线连接成阵列器件。当阵列中的
为了登上理论上预言的“超重岛”,近几十年来核物理领域掀起了合成超重元素的热潮。当前,超重元素合成的主要方法是重离子熔合反应,通常采用中等质量的炮弹去轰击重的靶核,通
学位
超冷费米气体的凝聚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聚焦于此领域,并且获得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在冷原子领域中考虑加入中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为探索、解开这个世界上其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给传统配电网带来巨大变化并使之成为有源配电网,庞大的网络规模与复杂的设备模型对实时仿真的精度、规模以及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有源配电网实时仿真器具有仿真步长小、仿真精度高、I/O接口丰富、易于扩展、成本低等优点。然而,编译时间长使得基于FPGA的实时仿真器仿真计算效率较低。本文在充分考虑
学位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于疾病的检测要求日益提升,需要高精度的检测工具对病毒或生物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精度往往需要达到微米甚至纳米尺度。光学检测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