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不同角度出发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全局的高度,分别从文明发展、生产力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的维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维度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深入解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了完整的生态治理理论体系。习近平的生态治理思想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现实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习近平的生态治理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毛泽东思想生态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为现实来源。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期间开始就生态问题进行思考,先后提出了绿色GDP概念、大农业概念和发展生态林业的思想,形成了思想的萌芽。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在领导生态省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提出要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统一起来,提出要建设社会生态文化和人民环境意识,强调浙江要根据本省实际实现真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了生态治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发展。习近平在十八大以后提出了“生态生产力”论断,提出要通过最严密的法治和制度来保障生态建设,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同时阐明了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意义,其生态治理理论开始成熟。习近平的生态治理思想理论要求实现各治理主体共同参与,要求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协调经济与生态关系,通过高位推动和区域协调、建设生态文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制度和法治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习近平的生态治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在中国的新发展,是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极大丰富,是对党的执政理念的拓展。它对生态文明发展规律和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已经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促进中国生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