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深入发展,用户对车辆品质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汽车一直是汽车行业所追求的目标。目前我国乘用车性能检验方法主要由传统的客观评价和少量的主观评价组成,较少涉及到综合商品性主观评价。然而,汽车作为商品最终走进用户,其行驶稳定性、可控性以及舒适性等主观评价术语相比制动热损失、侧向加速度等客观物理参数更贴近用户感受。因此对用户而言,综合商品性主观评价较客观评价更具有实际意义。国外非常注重综合商品性的研究且已具备成熟的主观评价体系,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明显滞后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要求。本文结合某车型策划开发项目,重点研究综合商品性主观评价体系的建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给出综合商品性及其主观评价定义,提出综合商品性主观评价体系的研究方法及意义,概述主观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2)研究国内外现有的评价方法,分析中国用户感知,给出综合商品性评价指标分类,提出主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的原则与思路,利用分层递阶法,构建综合商品性主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在乘用车综合商品性主观评价体系中,明确评分方法、评价人员、评价场地和评价车辆的选取要求。(3)根据综合商品性主观静态及动态评价指标分类,搭建综合商品性主观静态和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综合商品性主观静态及动态评价体系,给出综合商品性主观静态及动态评价指标定义及评价要点,详细明确评价人员及评价场地的选取要求。(4)分析主观评价者操作行为,利用主观评价能力指数及SNR信噪比方法对主观评价者能力水平进行检验,以降低因评价者不同而导致的评价结果偏差。(5)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试验,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获取总体权重,保证某一总体指标可度量。并结合某一车型策划开发项目,与国外成熟测评机构开展独立对比评价,验证综合商品性主观评价体系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