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45574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需要理论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一直以来,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学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人的需要问题日益得到关注,深入研究“需要”范畴已经成为理论和现实中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本论文围绕需要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进行研究,主要由引言和三个部分构成。在引言部分,简要地介绍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文的第一部分对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学术理论渊源进行考察,分析德谟克利特以来,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需要理论的观念对于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可能影响。论文的第二部分包含两章,是论文的重点难点,其中第二章立足于经典文本,尝试从历史思想演变的角度,重构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阶段厘清从《莱茵报》时期、《1844年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及其《经济学手稿》时期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不同特征,并探讨不同时期马克思需要理论之间的联系。第三章主要分析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中国化问题,通过对经典作家“人的需要”理论的梳理,阐释不同时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理论的实践与发展。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论文的第三部分对马克思需要理论的现实价值进行阐述,重点探讨了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节俭观发生了变化,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节俭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些人片面强调经济的发展,认为节俭不再是美德。与此相
探讨审美与科学发现的关系,在科技哲学和美学研究中始终是一个热点,它不仅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目前,学术界普遍承认审美活动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大部分研究常常是泛泛的论述,很少深入到科学发现过程中,去探讨审美因素和科学发现的关系;探索审美因素、审美原则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尝试通过对科学发现史实的剖析,探讨科学发现过程中审美因素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科学发现过程也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先后明确提出的,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群众史观的深化发展,是马克思理论的核心与实质。“人民主体地位”的确立进
“现实”是哲学史上长期存在争议的一个重要论题,也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如何认识现实,决定了如何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更决定了如何改变世界,因而研究现实问题不仅有
宋儒对荀学的评价与解释,主要通过道统论、人性论、外王论这三种向度展开。这三种解释路径之间相互重叠、互相交错,反映出宋儒的思想旨趣及宋代荀学的新发展。在道统论方面,宋初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