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历届奥运会和世锦赛女子标枪项目比赛成绩分析发现,我国女子标枪项目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成绩优异,进入决赛人数较多并能够多次取得奖牌;而在奥运会及世锦赛上我国女子标枪项目却很少运动员进入决赛,且没有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这一现象说明了我国的女子标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不可持续性问题。从这一问题出发进行研究对于我国女子标枪项目在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对我国女子标枪项目后备人才基地的研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女子标枪项目后备人才基地运动员、教练员以及管理建设等方面入手研究,分析我国女子标枪项目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从该项目在我国的现状出发,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改进我国女子标枪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对于我国女子标枪项目后备人才质量的和我国女子标枪竞技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而缩小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同世界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的差距。研究结论如下:1、8所基地的标枪后备人才年龄结构特征基本合理;后备人才数量较少,且向上一级运动队输送的后备人才数量较少;后备人才竞技水平整体不高。2、 8所基地的标枪后备人才的训练动机明确;专项技术训练安排比较合理,12-13岁组专项力量训练安排较多;14-15岁组和16-17岁组周训练次数较少;运动员每年参加比赛次数较少;运动员对学习文化课比较重视,但运动员文化课基础薄弱、学习时间较少。3、 8所基地教练员人数较少,科研水平整体不高;但有较丰富的执教经验;8所基地教练员训练计划的科学性较高,选材较科学;但是教练员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4、8所基地资金经费完全依赖政府财政拨款,来源渠道单一;部分基地室内训练场地器材短缺,物质保障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