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化硅(SiC)是一种原子晶体,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拥有禁带宽度大、热导率高、击穿电场强度高、介电常数低和抗辐射能力强等特性,广泛应用于MEMS、高能半导体器件等领域。碳化硅硬度极大,加工困难,而化学机械抛光(CMP)是目前唯一能实现全局平坦化的加工手段。CMP的切削深度为纳米级或亚纳米级,由于尺寸效应,传统的切削理论无法很好的解释CMP过程中材料表面变化。分子动力学(MD)仿真技术具有超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是探究原子尺度过程和微观机理的理想研究方法,目前MD仿真广泛应用于纳米力学,摩擦学,晶体学等领域。 首先,通过建立金刚石磨粒与立方碳化硅基底的原子模型,将CMP过程简化为嵌入抛光垫中的磨粒对工件的刻划行为,以此利用分子动力学手段进行仿真研究,获得原子层面上刻划过程中的材料形貌变化、晶体结构变化、温度、切削力和势能变化,同时调整抛光参数,如刻划速度,刻划深度,磨粒大小,分析相关宏观量的变化,并提取脱离工件表面的原子数量进行去除率分析,得出如何提高去除率,保证材料表面质量的方法。 其次,考虑施加不同外界因素对碳化硅CMP过程的影响:建立以立方碳化硅为基底,无定型二氧化硅层为表面层的原子模型,模拟抛光过程中生成氧化膜对刻划效果的影响,对比温度、切削力等宏观量变化,分析材料变形机理;再通过对磨粒施加简谐振动,模拟超声振动加工对抛光效果的影响,分析振动频率及振幅变化对切向力、法向力、工件表面沟壑形貌的影响规律;对已加工的工件表面进行长时间弛豫仿真,分析弛豫现象对工件势能及表面质量的影响。 最后,进行纳米压痕、刻划实验和宏观刻划实验,得出探针压入深度与载荷之间关系及探针受载荷与摩擦力的关系,同时观察工件表面形貌,综合各个尺度下的刻划现象与仿真结果对比结合分析,验证仿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