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历经几千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始终以保持其表义体系为底线,所以一直顽强地坚持着从形体上直接显示话义信息的特征,由此便决定了汉字的基本性质和面貌。但是由于汉字隶变以及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到后世一般人已经不易看到汉字构形和语义最初所具有的本质联系,只能看到各种意符(包括形声字的形符)与语义的筒单联系,所以把大量来源复杂的、本非形声结构的汉字都简单地当作了形声字。其实,在今人认为的所谓形声字的庞大系统中,就有一种本非形声结构的“母文类属字”。这种“母文类属字”是在母文上加注类属标志(筒称类符)而形成的,其特征是母文表意,类符将母文的意义具体化、标签化;而且根据母文意义涉及的不同事物或意象,同一个母文迢可以加注不同的类符,形成一系列母文相同而类符不同的汉字。这一系列(或一组)汉字,由于同一母文,所以意义相通,字形关联,读音相近,像一个家族一样,所以我们称之为字族。同一个字族的字,我们称之为同族字。这种“母文类属字”,由于母文的读音与整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所以现在一般被人们误以为是形声字。这就决定,我们今天研究汉字字族,需要利用字族理论从所谓形声字中把那些“母文类属字”甄别出来,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本论文就是以《说文解字》“之韵”形声字为单位,在对“之韵”形声字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先离析出其中的“母文类属字”,然後再对其中的“母文类属字”进行系联、归纳,建立字族。在此过程中,进一步阐述字族理论内涵,证明字族理论存在的科学性;并通过对“之韵”字字族的义核、类符的分析,研究“之韵”字字族的形义特点。
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概述汉字研究字族的意义、方法,以及汉字字族研究的现状;第一章,探讨汉字字族与词族、同源词的异同,阐述汉字字族理论的内涵与字族理论的依据;第二章,在全面考察、梳理“之韵”形声字的基础上,甄别出其中的“母文类属字”,并对其中同族字进行了初步的系联,建立若干字族;第三章,具体研究了《说文解字》“之韵”字字族义核、类符,分析其形义特点;最後是结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