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叙事交流模式研究——以费伦叙事学为中心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修辞叙事交流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放逐作者、遮蔽读者、排斥社会历史语境,坚持文学作品自身足以呈现意义和价值的经典叙事学形成对照,后经典叙事学在其基础之上开始将视野移向了文本外的诸多因素,尝试重新梳理文本内外的关联,重新审视文学作品的意义来自何处这一经典命题。修辞叙事学是后经典叙事理论的重要分支之一。领军人物费伦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来自作者代理、文本现象与读者反应之间的循环互动关系,而修辞叙事实质是对叙事性作品的修辞性解读,因此重视叙事过程中作者、文本、读者等多维主体间的互动关系,且更关注读者的动态反应对于叙事进程的推动作用,他将文学作品的具体意义归之于文本动力与读者动力的交互作用的产物。费伦修辞叙事理论从读者反应角度切入文本,探讨阅读活动中的读者与文本修辞策略之间的对话互动关系,修正以往叙事交流单一方向流动的弊端,形成了修辞叙事双向、多层、互动的交流方式。对个体读者于阅读中的多维位置的分析,也使得文本成为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多重空间,体现出后经典叙事理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文本细读法、总结归纳法、比较法等方法,在对赞体文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述评、明确赞体文的概念及分类的基础上,从魏晋南北朝赞体文产生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内容类型和文学
学位
从齐梁文学走向盛唐文学的发展脉络中,骆宾王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过渡人物。初唐时期的“文吏之争”和对文人的轻视,是骆宾王受到“浮躁浅露”评价的根本原因。骆宾王一生处于理想
李汝珍字松石,著有《镜花缘》、《李氏音鉴》、《受子谱》。目前学术界关于乾嘉学派视野下的《镜花缘》研究较少,《镜花缘》评点者的生平研究以及清代《镜花缘》插图互文性研究
随着大众传媒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大众传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播环境的改变对文学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文学在大众传
教材编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对外汉字教材编写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在初级阶段,对外汉字教材编写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当前,初级阶段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