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案件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jg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是在我国民事司法审判实践中,当可资适用的民事法律发生冲突时,法官如何选择适用的问题。我国民事法律规定地较为庞杂、简略,而民事案件中法律冲突却日益纷繁复杂,给法官的法律适用工作提出了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对我国民事案件中的法律适用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发掘和探讨,力图找到在法律适用理论指导下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民事案件中的法律适用方法。笔者将民事案件法律适用中常见的问题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民事案件法律适用实务中涉及的一些法律适用的概念和方法等理论问题,通过对法律适用基础理论的阐释,梳理一些有关法律适用的逻辑步骤、法律解释方法、以及法律位阶划分等方面存在的不同理解,旨在找出在理论框架下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民事案件法律适用方法,构建分析解决法律冲突适用问题的规范化、体系化的法律思维方法;另一类问题是,依据法律适用的基础理论,可以将我国的民事法律冲突分为两种情况——不同位阶民事法律规范“相抵触”、相同位阶民事法律“不一致”。针对不同位阶民事法律冲突中的法律适用问题,本文探讨了与上位法相抵触的下位法的法律规范效力是否自动消灭以及法院在此种情况下如何合理使用法律适用权以避免越权的问题;针对相同位阶民事法律冲突中的法律适用问题,本文按照法律适用的逻辑步骤和一般规则,分析演练了相同位阶民事法律规范冲突时的法律适用方法,论证了法官行使选择适用权应按照法律适用的规范化、体系化的思维方式进行,即在法律适用的法律选择阶段,需要对所涉及法律规范的性质、法律效力层级以及实践中的法律效力的角度作全面的分析研究,并根据法律适用的一般规则进行裁判,以此来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扩张,使民事法律冲突的适用问题在判决书中通过判决理由而不是简单地上行下效来解决。在文末,本文提出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文件在民事案件法律适用中的规范效力以及法官有选择适用权而没有合法性审查权需要立法加以明确的建议。
其他文献
高考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一次改变命运的考试,当然,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成败具有决定作用,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题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
作为关于时间的经典文本,《最后的常春藤叶》有着典型的时间叙事话语。笔者运用叙事时间理论从时序、时距和频率三方面对其研究发现,这部传统作品中的时间处理与情节事件的发
运用精神分析法中人格构造理论、俄狄浦斯情结理论,对剧本《雷雨》的主要人物繁漪、周萍、鲁大海的形象特征及命运历程进行分析,探求隐藏在其内心不为人知的"潜意识"。
当今复杂的经济形势给转型中的中国出了一道难题: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中,既面临着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其中也包括消费者信任危机。
适当降低招考职位学历要求、放宽招考专业限制……对云南等地基层给予进一步政策倾斜。9月25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艰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高速发展,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执法能力与行政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提升检验检疫机构,尤其是基层检验检疫机构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绩效,摆在
动词重叠形式,是我们在日常交际中非常常见的动词形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使用重叠式的时候,会出现很多语用失误。本文认为如何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动词的重叠式是
加缪戏剧主人公古罗马暴君卡利古拉对于"不可能之域"的追求,是以对价值领域里的"不可能性"的突破来代替对事实领域的"不可能性"的征服,两者的错位进一步凸显了存在的荒诞性。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但是如果仅将学习者组成小组共同学习 ,并不见得可以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本文对六个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研究 ,提出
教师在一堂新课开头所说的几句话或做出的一种行为,能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这就是课堂导入。新颖别致的导入容易获得好的效果,但也不是导入越新颖越好,主要还是要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