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是近年来考古发现的一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西周时期高级贵族墓地。开展对梁带村芮国墓地的考古学研究,对了解陕西及黄河沿岸地区周代的考古学文化,以及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墓葬制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考古学领域,利用自然科学方法与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更好的深入揭示考古遗存中所隐含的深层信息,不仅深化了考古学研究的层次和深度,还能够大幅度提高考古学研究精准度和速度,这不仅是当前人文科学的关注焦点,也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新目标,更是两个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兴研究领域,亦即科技考古学研究之范畴使然。其中,利用骨化学分析方法应用于考古出土人骨和动物骨骼,不仅能够为解决古代先民经济形态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还为解决人群迁移问题研究开拓了新途径。本文通过对梁带村遗址2009年至2010年发掘出土的人骨进行碳氮同位素以及锶同位素分析,研究其食物结构以及人群迁移情况,并力图揭示梁带村先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当时的经济形态等历史信息。本文的研究收获主要体现在:一、对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的西周晚期人骨进行的碳氮同位素分析研究。由测试结果得知,此遗址中西周晚期先民的食物结构中,动物性食物所占比重较大,植物性食物占有一定比例,主要以C4植物为主男女的食谱基本无差异,男性和女性获取食物的来源较近;以历史文献记载、当地古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对考古资料的分析,认为当地西周晚期先民的经济模式可能是农牧兼营的混合型经济。二、用锶同位素方法对人骨中的锶同位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利用MC-ICP-MS和TIMS两种方法测定人骨羟磷灰石样本中锶同位素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锶同位素比值差异不显著。三、从人骨的锶同位素测试结果可见,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的先民,有相当多的外来人口,这表明其大部分生前并不是长期居住于此地,而是从锶同位素低于梁带村的其他地方迁移而来,所以他们才有着与当地比值不一致的锶同位素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