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提出,是为了直面当前社会中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以更好地促进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化解社会存在的矛盾,从而建构起和谐的社会氛围。当前,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为了更好发挥刑法的惩教效果,坚持以平等、自愿以及宽容的原则,在刑事司法活动中贯穿着化解刑事纠纷的理念。而刑事和解制度,正是契合这些理念的制度安排。它主张刑事主体被害人和加害人之间的和解,从而提高了被害人的地位,被害人的意见也能够得到较好的尊重,这对于我国法制的发展和依法治国的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刑事和解更能平衡各方关系,为社会的稳定贡献力量。在和谐社会建构的大背景下,思考如何完善刑事和解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是和谐社会建构在刑事司法活动上的新要求。刑罚不能满足现实的社会需求,刑事和解制度的适当运用,将极大地改善刑事司法实践活动中的“紧张”关系,为社会和谐做出新的贡献。因此本文将主要立足和谐社会建构的大背景,直面当前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困境,从而更好地完善刑事和解制度。具体说来,本文首先阐述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概况,澄清其概念、特征,回溯其制度性渊源,从而为本文的展开铺垫了现实基础,进而对和谐社会的内涵基本特征、背景及其本质属性进行概述,进而阐述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意义,即有助于民主政治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在此基础上,直面当前刑事和解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质疑,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所在,从而以问题为导向,基于原因分析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立法和司法解释、提高刑事和解制度认知水平、提升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素质、完善刑事和解制度的监督与救济机制,等等。最后是对全文主要论点、论据的扼要总结。
其他文献
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国农村金融政策的重大突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调查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的时间管理倾向目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且因受教育程度不同存在着显著差异;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较为严重,且因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称等的不同而存
奥斯曼帝国两次推行君主立宪制,第一次是短暂尝试,第二次恢复宪政一度给奥斯曼社会带来期望。但青年土耳其党人并未改变帝国政治生态,相反,少数权贵人物把持朝政。此时帝国虽
<正> 我国的课程改革正在由点到面逐步铺开,人们在接受新课程、改变旧观念的同时,或多或少心揣一份忧虑:新课程会不会把教学引向另一个极端?如何在实施新课程中实现教学的“
<正>教育为了什么?这似乎是个简单问题,人们可能会在脑子里迅速转出十几个答案,但恐怕马上又会发现,这些答案都是些不靠谱的大话。所以,这个简单问题其实是个很难的问题。世
麒麟单称麟,又作麐,古文字中作"蔽",古代被视为四灵兽之一。麒麟身上有铠甲式的外表及圆泡钉式的纹斑"肉甲"而被称为"麐"(蔽)或"麟",因有头顶部的一只角而被归于鹿属动物。但
<正>实验记录是小学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验记录并未受到相应的重视,存在着记录价值不明、记录过
<正>早在上世纪80年代,数感就写进了美国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课程目标之一。在学习中体验、感悟、提升
<正>概念在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抓住概念就不会在授课当中陷入零散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现象当中,教师就会更多地关注普通知识背后规律性的知识,更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