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WTO对策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ebl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际性贸易组织。它以多边协议为基础,依据其规则进行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对20世纪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于2001年12月10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加入WTO给我国建筑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无论对建筑设计体制、设计市场、还是设计人才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挑战,利用WTO的有利因素扩大交流,使中国建筑界早日跻身世界建筑市场,同时减小WTO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护本国建筑师和建筑市场免遭风险。论文作者利用自己多年从事建筑设计和行业管理领导岗位的有利条件,对加入WTO以后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一系列不适应WTO要求的现状做了调查研究,并对中外建筑设计行业的设计体制、经营管理方式、建筑师培养、建筑学专业教育、设计招投标等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建筑学学科发展的理论高度提出了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应对WTO的对策和预防风险措施,第一次从战略高度对我国建筑设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做了全面系统的科学论证。  在对中外设计体制与人才、中外设计市场与制度等的分析比较中发现了我国现存的设计制度和建筑师培养目标等一系列不适应WTO要求的弊端,从建筑学专业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应对WTO的建筑设计专业化对策。内容包括建筑设计专业细化的具体措施,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单位的专业持股,组建建筑大师事务所,建筑师的培养应从单一专业型向综合型过渡,增强建筑创作的专业技术贮备,加快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国际互认等,对于改革我国现有设计体制、提高我国建筑师地位、繁荣建筑创作、参与国际建筑竞争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并有一定的学术探讨深度。  面对WTO过渡期以后可能给我国勘察设计行业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和潜在风险,作者有预见性地提出了应对预案,给建设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建筑学专业理论依据。内容包括健全适应WTO要求的法律法规,修改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完善建筑师执业资格和收费标准,制定建筑设计招投标实施办法等。  作者紧紧把握建筑设计和理论这一学科研究方向,把宏观的理论和方针政策通过建筑学专业化的研究方法做了分析研究,对建筑设计的专业化对策和预防风险的应对预案做了专业化阐述。在理论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同时,作者还把论文中的观点向国家建设部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许多观点已被建设部采用,并在相关政策文件中予以体现。根据作者的建议,建设部还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加强与WTO成员国的联系和沟通。在本论文的框架下,建设部还组织了后续的若干分课题,深入研究WTO过渡期后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积极应对的有关问题,作者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了其中多项工作。本论文对于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应对WTO的相关政策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他文献
自然光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设计元素,自然光在建筑空间建构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性、艺术性、心理性作用。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限定在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范畴,从
建筑及其外部环境是城市环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工与自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空间环境。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一些建筑师由于受到哲学和艺术层面激进观念的影响
现代中国城市住宅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居住建筑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但是,我们的城市却充满了塑造不完整、规划不完备的消极空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城
作为透光屋面的一种形式,单层网壳玻璃屋顶是现代大空间建筑设计中的一种即普遍又重要的设计原素,广泛用于办公、商业建筑的中庭屋顶、交通、展览、体育和娱乐建筑的采光屋面
建筑外墙热工缺陷对建筑能耗存在较大影响,是建筑节能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严寒地区,由于施工失误和气候特殊性造成的周期性冻胀,热工缺陷在居住建筑中十分常见,并严
在现行的城市规划、设计、管理体制下,居住空间声环境对城市居住区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城市居住空间声环境的特点以及声源和人的关系为着眼点,研究创造宁静文明声环境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生态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以及国内外森林旅游开发规划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研究归纳了森林公园旅游开发规划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体
本论文以提高我国小城镇街道空间环境的质量为目的,分析我国小城镇街道的现状,研究城市环境和城市设计等相关理论,总结小城镇街道更新设计的内容与方法。通过设计的指导作用,指导
随着我国住宅建设的迅速发展,居住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但邻里交往淡漠的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却日益突出,已经引起建筑与规划界的普遍重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营造是解决我国当
千城一面的建筑创作让中国城市建筑缺乏识别性和地域文化归属感。而当代的中国地域建筑创作实践受“商业主义”的影响,大多流于符号拼贴表面化,较为缺乏在建构层面的研究与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