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与参与——居民参与的社区营造模式探讨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12332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住宅建设的迅速发展,居住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但邻里交往淡漠的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却日益突出,已经引起建筑与规划界的普遍重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营造是解决我国当代居住社区邻里交往缺失的途径之一。传统的至上而下的规划和设计模式中,建筑师与规划师以其自身的理念与价值观作为制定与判断居住区空间形成和发展的依据,而没有使用者的出席,这阻碍了居民对于居住地进一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无法形成通过自发活动建立发生交往的社会网络。现代意义上的居民参与思想始于二十世纪初,早期主要面对早期主要是生态环境保护运动相关问题,后来不断扩展,在住区与住宅建设方面国外已有许多相关理论与试验项目,在我国也有了一些尝试。面对各种不同模式的居民参与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可见倡导居住空间形成后的居民参与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种居民参与的方式允许使用者对其生活的环境加以调整或改造,进行再设计和再建造使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营造做出自己的贡献。居住者将个人的特征在参与中融入到居住环境中去,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居民对居住空间的认同和归属感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深化。在这种模式中,建筑师的任务便是在设计时为居民的参与活动留出空间。留出空间并不简单等同于设计上的空白,相反,建筑师应通过设计手段引导和启发居民进行参与活动,在参与的同时促使居住区社会网络的形成与成熟,达到改善居住区人际关系的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入手,在滨水区城市形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滨江地区开发建设中存在防洪与城市设计问题进行论证分析,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论文在结构
历史街区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历史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包含从理论到方法再到实践的各个层面。研究历史街区保护开发
自然光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设计元素,自然光在建筑空间建构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性、艺术性、心理性作用。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限定在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范畴,从
建筑及其外部环境是城市环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工与自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空间环境。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一些建筑师由于受到哲学和艺术层面激进观念的影响
现代中国城市住宅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居住建筑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但是,我们的城市却充满了塑造不完整、规划不完备的消极空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城
作为透光屋面的一种形式,单层网壳玻璃屋顶是现代大空间建筑设计中的一种即普遍又重要的设计原素,广泛用于办公、商业建筑的中庭屋顶、交通、展览、体育和娱乐建筑的采光屋面
建筑外墙热工缺陷对建筑能耗存在较大影响,是建筑节能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严寒地区,由于施工失误和气候特殊性造成的周期性冻胀,热工缺陷在居住建筑中十分常见,并严
在现行的城市规划、设计、管理体制下,居住空间声环境对城市居住区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城市居住空间声环境的特点以及声源和人的关系为着眼点,研究创造宁静文明声环境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生态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以及国内外森林旅游开发规划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研究归纳了森林公园旅游开发规划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体
本论文以提高我国小城镇街道空间环境的质量为目的,分析我国小城镇街道的现状,研究城市环境和城市设计等相关理论,总结小城镇街道更新设计的内容与方法。通过设计的指导作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