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着眼于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人群,对全国到地方的大病保险助力健康扶贫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找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助力健康扶贫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大病保险扶贫的发展对策,从而促进大病保险的可持续性发展,助力我国脱贫攻坚战。[方法]本研究运用“结构—过程—结果”公共政策评价模型,构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政策运行过程及保障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大病保险助力健康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研究和整理了我国大病保险的扶贫机理和发展现状,通过搜集整理样本地区2015-2017年大病保险赔付数据库的数据,运用实际补偿比、受益率、大病赔付额度等相关指标评估大病保险制度的减贫作用,运用统计性描述、多元回归线性模型对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对大病保险实施前和实施后的保障情况进行画图分析,从而验证了大病保险的扶贫效果。[结果]大病保险总体的扶贫效果尚可,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对Z地进行扶贫效果评价可知,大病保险制度总体相对合理,但筹资水平有限;保险公司尚未能充分发挥助力健康扶贫的作用;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小,但是大病保险报销费用却很高;大病保险有效缓解因病致贫现象,但加剧了受益不公平;对边缘贫困人口的扶贫效果非常有限;大病保险的保障水平有待提高,贫困人口医疗负担依然沉重。在对医保的保障水平影响因素分析中,大病的赔付与否和贫困与否的情况是首要影响因素,间接验证了大病保险的扶贫效果。另外,合规费用、医院等级选择以及年龄、健康状况、参保档次等个体特征都是保障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Z市居民医保较好地体现了对老年群体、慢性病人等弱势群体的倾斜,对贫困人口的保障效果高于非贫困人口,三档参保人员保障水平高于四档参保人员。[结论]Z市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助力健康扶贫的经验对国内其他地区解决因病致贫问题有着重大借鉴意义,本研究对大病保险扶贫情况进行了评价和实证分析,结合全国的运行情况,从两个主体的角度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助力健康扶贫可供参考的发展对策:一是政策角度,完善筹资机制、分段设置起付线、深化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加强与医疗救助的衔接和增强边缘贫困人口的保障水平等发展对策;二是保险公司角度,保险公司需发挥大数据作用、发挥优质服务作用、对过高的医疗费用进行控制、提高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度和积极推进老年人口的健康扶贫工作。